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高三⑹班 陈丽娜
雏鹰经过无数次被扔下悬崖的险境才拥有了展翅飞翔的雄姿;海蚌历经无数海浪的打击才蕴育了珍珠的璀璨;松柏因为无数次风雨的吹打才展现葱绿的枝叶……好的境况固然令人羡慕,但更因为这些逆境才展现了独特,才筑就了品格。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澳大利亚的桉树,本是栋梁之材,何以到了美国竟成了造成工厂倒闭的祸害?因为美国的水土太好了,桉树生活得太安逸了。失去澳大利亚那些天敌的制约,它过度生长,终究也导致了它废材的命运。
桉树的命运引人深思,但这何尝又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的发展史上,何尝又不是渗透着这一哲理?
商朝的纣王,提起他,人们就会想到他的暴力、骄奢、淫逸。其实,在称王前,他天资聪颖,有能力担当君主。可是他忘了称王的艰辛,称王后那一呼百应,那安逸享受的生活让他迷失了自我,让他失去了民心,一切将他的才华掩盖,代之以民怨暴政。可悲!生活的安逸竟让他落得最终如此的败相与落魄。
纣王是死于安乐的典范,而历史上生于忧患的气概令人钦佩。这当中,也许司马迁是最好的例证了。
他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贵安逸,但也曾安稳可乐。可是命运都是爱捉弄人的。他的仗义竟成了他苦难的开端。遭受了宫刑的他,没有被打败,却更有了专心于《史记》的动力,他排除了一切干扰,将耻辱藏于心而著就了《史记》的光辉。
生于忧患,司马迁做到了,史铁生也做到了。他在地坛的思考,足以证明在遭受人生的苦难,命运的逆境之后,他有了更强的意志,更深邃的思想——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会降临的节日。所以他坦然面对了一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往往憧憬那安逸享受的生活,而许多人也同澳大利亚的桉树般在那生活中有了在美国式桉树的悲剧。苦难是人生的营养,历经暴风雨,我们才会有珍珠的璀璨,雄鹰的英姿,苍柏的挺拔,才能坦然面对一切,才有望成为国之栋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牢记之,才有人生之绚丽。
生命必须承受之重
高三⑹班 唐旭成
为什么生长在澳大利亚的桉树可以成为栋梁之材,而生长在美国桉树却只能成为废材?是澳大利亚并不肥沃的土地,是澳大利亚的天敌,给了桉树展现自己雄姿的机会。
有些“重”生命必须承受,正如梅花必须经受严寒才能散发幽香;正如老鹰必须经过无数的跌倒才能翱翔于天空;正如人必须经历困难才能成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句话正是在激励后人。
确实,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不尽其数。孙膑因遭受同门陷害被施以酷刑但却成就了《孙膑兵法》;越王遭受亡国,做奴隶的悲惨生活,但最终灭了吴国,重新夺回政权;诺贝尔因实验炸伤了耳朵,被别人嘲笑,最终发明了火药……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谁又能清楚在它背后有多少辛酸苦辣。当一个人只为公正客观而说出的话遭受了毕生的污辱和痛苦,当一个人含着泪,在永无天日的暗牢里,紧握着笔书写不朽时,那本书是有多伟大,那本书是有多重要。司马迁一生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史记》,更是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精神,正是他遭受的苦难让成长,让他爆发。
苦难能成就一个人,而安逸却只能埋葬一个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早已懂得了这个道理。
仲永的故事让我们惋惜,拥有远异于常人的天赋到头来却只能常人,过着舒适的生活,仅认为靠天赋就可以成才,却葬送了一个天才。
有一个人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走路,当别人都在排挤他,嘲笑他时,他却并没有自卑,他痴心于物理,醉心于知识,他就是阿尔勃特·爱因斯坦,苦难并没有打击到他,相反苦难却使他成功的催化剂。
历练决定着生命的高度,生命只有经过风雨的涤荡才能焕发无穷的光彩,有些“重”生命必须承受。
相关推荐:
·2021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2021-5-17 17:02:21)
·2021高考历史材料作文如何写出彩? (2021-5-17 16:57:00)
·2021高考高分作文:如何引入热点素材? (2021-5-17 16:55:24)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 (2021-5-14 16:17:49)
·2021高考提分技巧:写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国 (2021-5-14 16:12:2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