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从"一考暴富"的好学生反思"愁学费"的穷学生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8-19 15:42:0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1年高考目前已经尘埃落定,广东东莞考出了数十名清华北大生,多个镇街、学校纷纷传来高考尖子获得高额奖金的消息。开学在即,多个镇街、学校更是抓紧时机修订高考奖励政策,继续抬高高考奖金,以博得更多学子报考。一考暴富的现象,在东莞似已蔚然成风,愈演愈烈。(8月15日《南方都市报》)

  对于获得镇街重奖的学生来说,一考暴富似乎印证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所指非虚,只要用功读书了,经过高考夺魁而“功成名就”之时,便也是财源滚滚而来之日。客观说来,这种重奖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们来说,正面的激励作用也不能说没有。但就这笔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言,对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无疑意味着锦上添花,但这些学生却未必是最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接济的人群。实际上,那些考上大学却为学费而犯难的学生,才真正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雪中送炭式的资助,但其窘迫状况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

  这是在“后高考时期”折射在考生评价方面的马太效应:让荣膺榜首者名利双收,让成绩平平的考生难得资助。仔细推究一番,当地政府和学校的这种重奖考上名校考生而冷落考上一般高校考生的做法,动辙拿出重奖看似慷慨,实则也折射着政府、学校的势利价值取向:大肆褒奖这些考上名校的学生,实则也是在以此为契机提升当地政府“重视教育”的美誉度,以涌现了若干名校考生来映衬官员的不俗政绩,而学校呢,则更因捧出了这些名校考生而从此身价倍增,从此招徕好生源、提高学费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由此可见,一考暴富这幕热闹大戏的主角固然是名校考生,但各得所需者却只是当地政府及其官员、学校等少数利益相关方。这出看似喧腾的重奖大戏,各方参与者可谓皆大欢喜,但显然,这种一掷千金的重奖无助于扭转惟分数论人才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就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言,也并不能让真正需要政府扶助的考生受惠,甚或对于受重奖的考生来说,这种令人惊叹的奖励能否达到激励人才成长的预期目标,也是大可存疑的。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早已显示,“考场状元”成长为各自行业内顶尖人才或“职场状元”的几率,才真可谓凤毛麟角。

  那些热衷于导演让名校考生一考暴富大戏的人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些许启示呢?

  当“一考暴富”遇上了“为学费苦恼”

  吴江

  近段时间重庆理科状元杨越考取北大却没钱去读,不少网友对此十分嘘唏。而在粤西粤北地区等贫困地区,同样也有很多人考得上大学却读不起大学,即便是考上了清华北大也没有任何奖励和资助。但在东莞,只要你能考得上,东莞就能奖得起,不说学校动辄20万元的奖励,各个镇街也竞相飙高了高考奖金,甚至开出了高达50万元的奖励。在东莞,高考一考暴富已成为地方特色,虽然奖学奖教无可厚非,但是在高考资源分配上,地区与地区的巨大差距依然让人嘘唏不已。(《南方都市报》8月15日)

  相比其他地区考上了北大的状元,都没有奖励,甚至没钱去读,“只要考得上,就能奖得起”,甚至有望“一考暴富”的东莞考生,的确是相当幸福。应该承认,“一考暴富”其实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似乎多少可以作为当地重视教育的明证。既然“考得上”,就能“奖得起”,而且奖金额度还相当不菲,甚至称得上“暴富”,由此而形成的激励机制,看上去,也有望让孩子们奋发向学。

  对于优秀考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原本无可非议。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情其实都应有度,而一旦超越了这个度,则难免走向极端,甚至趋向反面。从这个角度来看, “一考暴富”现象,20万到50万的高额奖励,究竟是否恰当,其实值得商榷。事实上,“一考暴富”与其说是不差钱,毋宁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赢者通吃”。校方之所以会给予状元考生高额的奖励,其实来源于状元对于校方商业价值的提升,培养出了状元的学校,对入学的学生收起赞助费来,自然可以更加理直气壮,甚至堂而皇之的加码加价。至于来自镇街的高额奖励,与其说是在奖励考生,毋宁说是把状元也当成了“面子工程”,并借机制造轰动效应罢了。

  而按理来说,真正意义上对于奋发向学氛围的激励,其实并不在于奖金额度的高低,好学生固然需要奖励,但是,“奖优”本不该是“奖学”的全部内涵,当巨额奖金全部集中于优秀的考生时,由“一考暴富”所导致的“赢者通吃”现象,其实带来了新的不公,甚至偏离了奖学的本质。事实上,优秀的考生其实未必就缺这笔钱,相比让优秀考生“一考暴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显然更应该成为“奖学”的题中之义。

  而据同日南都报道,同样是东莞,就在“一考暴富”现象发生的同时,仍然有部分家庭,正在为孩子的学费而苦恼着,甚至正计量着为少买一顿肉努力凑够学费,有的学生重回校园不过差千元。一边是高达数十万的奖金,一边可能因为千元而失学,同一地区仍有如此之大的“贫富差距”,更应发人深省。

  一言以蔽之,“一考暴富”本质上不过是好学生“赢者通吃”的极端案例,而对于好学生的过度偏好,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不公。而相比锦上添花的“一考暴富”,优先解决困难学生入学,雪中送炭无疑更为紧迫。

  相关推荐:

  各高校2011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热点文章

  各地2011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专题

  各地2011高考录取时间及查询

  各地2011高考分数段统计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fengjun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