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大方向没错。

  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先后有80多所高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将目前正在进行的高校招生体制改革与若干年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也许有利于我们认识当前招生体制改革的意义及其未来走向。

  教育改革可以参考经济改革

  回想一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商品物价刚刚被放开时,人们对于同一种商品能在两个商店卖出不同的价格,如果说不是深恶痛绝,肯定对卖高价者是十分不满意的。然而今天,人们对于这种事情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在市场条件下,价格的高低是由买家来判断和选择接受的,你可以到批发市场或者普通超市以低价购物,也可以到高档商店以高价消费。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们这种对价格差异态度的转变,市场就肯定不会在中国建立起来,就不会有多样化销售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建立,也不会有企业为满足多样化需求而出现的创新行为。

  同理,如果大家今天不能够接受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而是要求所有的高校必须按照统一的高考分数去录取学生,那么对于多样化的办学体系和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来说,也只能是一种妄谈与奢望。长此下去,最后损害的是全社会的福利,或者说主要是未来考生的福利。扩大招生自主权比放开普通商品的价格,具有更明显的合理性,因为对人才质量的测量要比普通商品的测量困难得多。在一个比较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对于许多商品来说,人们容易识别其质量,因此,价格包含了相当多的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基本依据。但是,我们却很难说,分数包含了与价格同样多的信息,可以作为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尽管我们不断设法改进我们的考试手段,但是,“测不准原理”仍是教育测量的基本特征之一。于是,高校就有理由,在高考分数之外,借鉴其他的手段(比如推荐信、平时成绩、面试等),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有人担心,中国目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低社会诚信度,不适合采用高考分数这个客观录取标准之外的其他主观标准。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因为担心就不变革,我们就永远不会改进让大家普遍感到不满意的教育体制。教育改革可以参考经济改革,就像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逐步消除各种投机倒把和欺诈行为一样。

  教育本应该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上述特性被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制度,比如统一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材、考试制度、教师资格、学校评估等。统一制度有利于管理,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管理方式是相一致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现代化不是单向度的社会进步。教育现代化也有“陷阱”,或者说教育不得不为现代化而付出一定的代价,多样性的衰落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统一考试和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统一性的一个具体表现。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在中国是如何形成的呢?从1977年重新恢复高校考试,这个制度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当这种制度建立后,它的社会功能大于教育功能,而且有愈来愈明显的强化趋势,成为被人们长久诟病的“应试教育”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这就造成了考试制度的异化。考试不仅不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反而成了教育的对立面。这种问题,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均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不宜将自主招生与高考完全对立

  对于业已建立起来的“考试大国”而言,自主招生改革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发挥局部撼动的作用。目前,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仅有80多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的权力,其中30多所高校参加了招生联考,所谓的“华约”、“北约”和“同盟”是三个主要自主招生联合体。

  自主招生制度是对于高考分数单一选拔机制的挑战,就其本质而言是试图通过多种形式,弥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新生唯一标准的不足。自主招生方式不同,反映出学校的多元化价值观和人才选拔标准。例如,复旦想要选拔“读书的种子”;南开想要选拔“志趣相投者”;清华的“自强计划”和人大的“圆梦计划”像是中国版的“平权行动”,向贫困地区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倾斜,或是“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家庭。

  自主招生制度是否能够完全超越考试制度呢?我们不宜将自主招生与高考制度完全对立起来。自主招生不是也无法彻底抛弃高考制度或者其他考试分数,因为高考分数或平时成绩仍然能够主要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至今尚没有其他形式可以完全取代之。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过程中,许多做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此,哪些学校组成何种联盟,哪些学校退出联盟,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则合,异则分。总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