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高三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来源:《作文周刊》 2012-3-26 17:58:3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场上,不少考生都选择写记叙文,但绝大多数记叙文成绩平平,甚至低于一般水平的议论文。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写记叙文的考生还未能从写记叙文的一些误区中挣脱出来。记叙文的误区有哪些?规避策略是什么?这是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但愿能对莘莘学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误区一: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内容

  这些人物的优秀事迹有的在有关书籍上记载过,有的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宣传过,如果考生再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构思文章的基础,显然是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这些材料已缺乏新鲜感,难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其二,与那些专职文人写过的同类文章相比较高低立判;其三,此类文章属于复述故事类文体,它与自主构思写出来的文章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选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素材。2.如果非写不可,可选其不为人知的一个典型侧面来写。3.可把新闻稿中报道过的先进人物的基本素材作为框架来构思,因为新闻稿中报道的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它没有动人的情节及感人的细节描写,考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再创作。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既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又保证了材料的新鲜度。

  误区二:将超越自己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的事作为写作素材

  这些事考生既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曾有过详细的了解,仅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模糊印象而构思作成的文章,肯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实感,不免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而这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军营生活体验的人,他怎么可能写出那种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呢?一个连大锹都没有摸过、笆斗都没有搬过、扁担都不知怎样放在肩上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呢?

  规避策略:1.凡没有切身感受、也从未因其感动过的事坚决不写。2.可把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左邻右舍间的矛盾、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公共场所的趣闻逸事等作为写作素材。3.要写不熟悉的人和事也并非完全不可以,但在选择时,必须选择那些你从小说、电视剧或戏剧等方面获得的间接的感性的认识的人或事,且要将感性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误区三:将充满稚气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素材

  参加高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已站到了成年人的行列中,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有自己理性思维。在写高考作文时,如果仍然把自己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故事等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这就有点太幼稚了。同时也会使阅卷者感到你材料之匮乏、思维之枯竭。

  规避策略:1.跟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干脆不写。2.跟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尽可能少写。3.写与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也要避免使用小学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气的语言,要显示出高中生的沉稳与老练。4.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不能让人感受到宝宝气,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以为已成人其实却不太成熟的学生气,如此写来颇具生活气息,也符合考生实际。

  误区四:选用别人早就用滥了的素材作为写作内容

  有些材料在生活中常见,很多考生也已运用过,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父母送子女去医院看病,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帮学生补课等。如果考生还是用这些材料来构思文章,岂能不令那些见多识广的阅卷者大倒胃口?即使阅卷者没有对这些材料产生本能的反感,这类作文的得分也不容乐观。

  规避策略:1.已知被别人多次选用过的材料尽可能不用。2.估计可能被不少考生选用的材料也最好不用。

  误区五:所写人物语言过于理想化、个性化

  人物身份不同,其语言风格自然也不同。如:写一个识字很少、老实巴交的农民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时,如果用上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取长补短”一类的成语,就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写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时,如果用上了“老子一棍子打折你的腿”“我一脚踢死你”之类的话,则会使人产生啼笑皆非的感觉。

  规避策略:1.不写对其职业特点、生活环境不熟悉的人物。2.不写经常使用专业性语言进行交流的人物,因为他们的语言专业性太强,描写他们的语言时,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失误,让人明显感觉人物身份与语言不对称不和谐。3.对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要把握分寸,不可波澜不惊,也不可任意夸张,要忠实于现实生活。

  误区六:把“议论+记叙+议论”的模式当做结构全文的最佳方法

  不少考生喜欢用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开篇来总领全文,中间写一段记叙性的文字以承接前文,最后再用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抒发一些感慨来总束全文。从结构上看,文章层次似乎很清楚,殊不知这恰恰犯了记叙文的大忌。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果议论性的文字占了全文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篇幅,这就不能再称其为记叙文了。这类文章的文体只能定性为不伦不类。一篇文章的文体一旦被定性为不伦不类,这篇文章获得的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规避策略:1.在记叙文中所用议论性的文字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画龙点睛之妙,可用可不用的议论性文字尽可能不用。2.所用的议论性文字不宜超过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3.抒发感慨的议论可以通过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揭示出来。4.第一自然段最好不要用议论性文字,因为受惯性驱使,如此开篇可能会使考生顺着议论的思路思索,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下面的语言表达,也可能会造成特别喜欢看第一自然段的阅卷者的误判。

  误区七:喜欢用概括叙述性的文字贯串文章始终

  有的考生喜欢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来介绍一个人或一件事,虽然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并无偭规越矩之处,但从表达效果看,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只有对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才能使阅卷者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规避策略:1.文中一定要有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2.人物思想的转变不可一笔带过,一定要有细腻的心理刻画。3.要尽可能设计一两处感人的细节。

  误区八:习惯平均用墨,面面俱到

  对记人叙事的文章,不少考生仅满足于将记叙文的有关要素交代清楚,却不知道应该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样的文章虽然面面俱到,却因重点不明而成了流水账。如有的考生写了以“委屈”为题的记叙文,用百分之八十的文字写受委屈的过程,而受委屈之后由痛苦到愤懑到达观的心理变化却写得很简单,使得全文平淡如水,读来索然无味。其实,要使这篇文章生动有韵味,重点应是受委屈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受委屈的过程仅是一个铺垫而已,充其量只能占全文篇幅的百分之四十。

  规避策略:1.文中所写事情出现峰回路转的部分应是写作重点,要浓墨重彩地写。2.人物心情由不好到好的转化过程应是写作重点,要细腻描摹,用心刻画。3.对人物思想境界起重要铺垫作用的情节可以多花点笔墨。

  误区九:习惯平铺直叙,风平浪静

  写小说要善于设置悬念,演小品要善于藏包袱。同样,写记叙文也需要有精巧而耐人寻味的构思,这样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不少考生写记叙文,论速度,可谓一挥而就;论文句,可谓明白晓畅,可就是没有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的情节。这样的记叙文既无法使阅卷者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无法使阅卷者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如一马平川,一览无余,易使人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

  规避策略:在矛盾将要解决或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设一个坎儿,令人出乎意料。

  误区十:把牵强附会式的抒情当做增加文采的重要手段

  记叙文写到感人至深处,考生情不自禁地抒发一下积蓄的情感,此乃行文之必然,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问题在于有不少考生把抒情语段当做取得高分的必要手段,文章一开篇就采用排比兼比喻的手法写了四五句抒情的文字,在文章结尾处又如法炮制了一番。这些抒情文字绝大部分与文章主体内容若即若离,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用直接抒情的语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2.文章不宜用抒情性语句开篇,因为这样的开篇有与抒情散文纠缠不清之嫌。3.可在描述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4.可将自己的情感不露痕迹地融于叙述、描写性的文字中。

  如果考生能从记叙文写作的这些误区中挣脱出来,那么其记叙文的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