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民办大学何以立校 专家总结三大经验

来源:人民网 2012-4-28 10:30:0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民办大学发展路在何方,这是牵动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问题。日前笔者参加一个相关座谈会,听到有的与会者慨叹“办学资金不足”,有的抱怨“政府不大支持”,在他们看来,民办大学前途好像是“一片渺茫”。

  诚然,当前民办院校面临资金匮乏、政策玻璃门等亟待解决的诸多困难,但同时,面对既有约束条件,民办院校也应该正视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尽力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近,京城一所民办大学——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迎来建校30周年。30年间,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累计培养了60多万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至今这所学校依然生机勃勃,势头不减。分析其成功走过30年的经验,无疑可以为其它民办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一是办学定位准。该校实施的是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以培养会思维、会学习、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创办之初,人们对其定位曾有些担忧,但没想到每年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十分踊跃。何以如此?这种办学定位适应了人们渴望学习、更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有需要就有市场,该校看到了这个需要,明确不盲目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坚持以举办非学历的成人继续教育为主,结果越办越红火。

  二是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吻合。在安排课程时,该校在调研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设置和调整。比如上世纪80年代,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的文秘人员,他们就及时开办了文秘专业;中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他们就开办了群众文化专业。上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善于创新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他们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创新思维专业,发起成立了我国首家创新研究所和创新学会,组织召开了“创新思维教育”、“创新与知识经济”等主题研讨会,率先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有关企业创新的节目等。正是由于有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该校才能够坚持30年不断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有一批专家学者做支撑。梅贻琦当年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该校正是这样,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但却在建校初期就荟萃了一批国内逻辑学界、语言学界、教育界、新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并分别担任名誉校长、校长或顾问。在体制上,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7名董事会成员中有6名董事具有正高职称、1名董事具有博士学位,6名董事担任过高校校级党政领导或系主任职务,两名董事为博士生导师,两名董事分别担任过教育部或北京市教委评估专家。这是一个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事业的团体,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顾年迈体弱,一个心眼就是要把学校办好。

  从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经验可以看出,民办大学并非无路可走,相反发展前景广阔得很。关键在于你要找对了路,选准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不被一时的风气所扰,更不能一门心思期望多赚钱。如若那样,那就难免“无路可走”了。

  相关推荐:

  2012年高考系统复习时间表

  2012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2012年高考第三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fanjun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