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英语 > 高考英语辅导 > 正文

各个击破:2010年高考英语所有题型全攻略

来源:新东方 2009-11-3 9:23:2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如何在高考前对单词进行更加有效的突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件事。

  1. 注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

  断章取义,就题论题,忽视上下文的信息提示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考生在做完形填空的过程中,应学会边读边在大脑中储藏上下文的信息。信息提示有时出现在前面,有时出现在后面。如:

  Eating spaghetti (意大利面条) caught my eye. The word "spaghetti" brought back the 36 of an evening at Uncle Alien’ s in Belleville (when) _37_ all of us were seated around the table and Aunt Pat (served) _38_ spaghetti for supper.(2004全国卷I)

  36. A. memory B. thought C. knowledge D. experience 本题的信息提示出现在前面。做题的关键在于把握brought back与后面名词的搭配关系,即动词短语决定了名词的选择。bring back"把……带回来",因此此处只能是"把过去的记忆带回来",即"使人回忆起……",因此答案只能是A。

  With these words I began to (face) _36_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of my telephone addiction. I used to call people _37_ , from the moment I woke up to the time I went to sleep. I (waited) _38_ to be phoned, I wanted to phone. Just one more call.(2004全国卷Ⅱ)

  37. A. now and then B. all the time C. at home D. at work 本题的信息提示出现在后面。空后的“从早晨醒来到上床睡觉”说明前面的动作是“经常、不断的”,因此答案只能是B。

  2. 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能简单地互译

  出题者深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弱点,往往从母语的角度设置干扰项来增加试题难度,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灵活运用能力,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语感",不要受母语的影响。

  It started socially —a few calls each day. It seemed (fine) _39_ , just a quick chat. Gradually though, the (situation) _40_ got worse. Soon it was _41_ use, until, finally, addiction. (2004全国卷Ⅱ)

  41. A. frequent B. regular C. unusual D. particular 本题如果仅凭汉语思维"经常用"电话,很容易误选B, regular虽然也有"经常的"的意思,但侧重指"固定的,有规律的",不是一个贬义词。因此此处表示最后作者打电话上瘾之前,打电话是一种"频繁的"行为,含有贬义,因此用"频繁的",表示行为"过火",答案为A。

  3. 研读细节,准确认定语境

  用学生平日常见的固定搭配来干扰学生对具体语境的认定,利用定势思维来增强试题的诱惑性。如:

  I was phoning people and (leaving) _46_ messages to make sure _47_ calls would see me through the day. (2004全国卷Ⅱ)

  47. A. long B. immediate C. enough D. surprising 本题仅看前面和后面介词短语的搭配,很容易误选A。但仔细推敲语境,此处并不表示电话的"长度",而表示电话的"数量",因此应选C。

  4. 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挖掘文章寓意、隐意

  近几年NMET完形填空以叙事为主,有时加入一定的议论和说明,内容贴近生活,表层意思易于理解,所以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产生“轻敌”心理,有些同学做完一篇完形填空以后,自我感觉不错,但一对答案错很多,原因是这些同学仅仅理解了文章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深层含义。事实上,NMET完形填空文章大都包含一定的哲理、寓意,具备深层探询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明确文章的表层意义,还要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含义,做到“表里一致”。如:

  _52_ laughed, then the whole class was laughing with open?hearted enjoyment. I did my best not to show (pleasure) _53_ , but what I was feeling was pure happiness. 52. A. People B. Nobody C. Somebody D. I 本题要求根据事情发展的逻辑关系来判定答案。答案是C,此处叙述作者的作文给全班同学带来欢乐的过程,先是“有人”发笑,最后全班同学大笑,逻辑通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推荐:2010年提前备考:名师总结高考各科考试重点
       备战2010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完胜四大步骤
       2010年高三考生沉着应战各科期中考试妙招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