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时评:高考人数缘何连年递减?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 《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增加。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国外高校热、国内高校冷,一冷一热倒逼高校教育必须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唯有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近千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2万生源缺口。

  对高校来说,唯有改革育人模式、调整高教整体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育人模式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不可回避的社会话题,但现在缺的不仅是岗位,更缺专业性人才。这就涉及教育体制转变,要求一部分高校根据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培育出更多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从这个角度说,也就是要求大力发展高职类教育,为企业输送优秀的蓝领。

  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在德国16-19岁年龄组的青少年中,60%-70%的人接受相当于中国高中层次的职业教育。反观国内,我们的选人机制往往呈单线型,整体结构就如一座独木桥,好像只有考本科才行,考名牌重点大学才有前途,高职类专科就低人一等。于是就造成千军万马一起挤独木桥的"盛况",这种空前紧张的国考(微博)在国外是罕见的。

  这还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少了一个"转换器"。譬如在美国,中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大学,也可以先进入社区学院。这种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大专,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学科不很专,学生两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长处,重新选择上普通大学三四年级还是接受职业教育。而我国缺少这样的"转换器",进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人名落孙山,与大学"绝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穷则变,变则通。高教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体制改革,才能打通关节,摆脱困境。如果高校能在转变育人机制、调整教育结构方面,多做些积极努力与探索,高考也就容易改了,高校的魅力自然会提升,弃学热、留学热也会降温。

  点击进入:2012高考答案

  点击进入:2012高考试题答案交流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majingjing_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