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高考 严防作弊牙齿都不放过
教育部5日公布的消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中国高考已连续多年报名人数减少,平均录取率提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2.3%。2010年全国共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平均录取率为68.7%。
省会各考点昨日下午陆续完成高考考场布置,开始向前来查看考场的考生开放。记者对石市第十五中学等多个考点现场探访。
每位进入考点的考生均需凭准考证入场,考场内无声钟、金属探测仪、屏蔽器及高清摄像头等高科技防作弊设备一一亮相高考考场,紧张、严肃的考场氛围已经显现。
考场配备屏蔽仪和指纹仪
考场内放置电子信号屏蔽仪,防止通过无线电作弊。十五中一位负责人介绍,按照考务要求,该校还配备了指纹监测仪。"主要是针对可疑替考人员,监考人员会单独对其进行指纹检测。"该负责人说,因为被怀疑替考而进行指纹检测的考生,需要考生在考后三天内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到有关部门进行再次核对。
高清摄像头"四角定位"
去年,省会各考点全部实现了视频监控,今年监控设备进行了微调,安装在考场后方的摄像头被移至考场的正前方。摄像头的清晰度更高了,对考场进行四角定位,能够观察到每一位考生的动作。一旦发现可疑状况,摄像头还能调焦拉近,进一步观察考生是否做弊。不过摄像头不能观测到考卷内容,以免通过摄像头做弊。
统一配发无声钟代替手表
因禁止考生戴手表入场,为方便考生看时间,每个考场正前方墙上都挂着模样一样的无声电子钟表。"无声钟是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配发的,时间也都经过统一的校对。"一位考点负责人介绍,没有滴答的声音,可以使考生不受干扰,更好地答题。
探测仪严查到"牙齿"
为防止考生利用高科技做弊,我省今年要求每个考场必须配备金属探测仪,对入场考生逐一检测。
检测仪划过身体,一些金属质地的皮带扣、衣服扣及手机都会触动仪器发出警报。在一个考点,一位考生的牙齿矫正器也被探测仪发现。
"考生如果骨骼内打有钢钉、牙齿上有金属牙套等,需要到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证明才算过关。"某考点负责人说,考生要尽量穿松紧带裤子,服饰不要有金属饰品,以免因报警检测等影响高考发挥。该负责人介绍,检测仪检查学生的工作由女性监考老师负责。
考生进考场先"清身"
进入考点后,要想顺利入场落座,还要先"清身",一些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均不得带到座位上。
在十五中考点,记者看到考场入口靠近讲台的地方设置了"物品放置处"。该校副校长李学清说,"按照相关规定,考生需要把书包、手机、手表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放到物品放置处,能够带入座位的只能是身份证、准考证和作图工具。个别喝水的考生,需要把水瓶放到脚下。"
无线电监测考场外布下"天网"
从6月1日起,省无线电管理局便开始在全省347个考点周围进行电磁测试、采集信号样本,以便考试期间捕捉非法作弊信号。
昨日,省无线电管理局移动监测车正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准备。考试当天,技术人员会在考场周围的高楼上布下"天网",一旦发现有信号正在传递答案,便通过设备进行定位,抓获操控者。今年,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共出动了165名保障人员,启动移动监测车36辆,携带便携式监测设备55台,压制设备12套。6套终端设备对全省130座固定监测站进行实时切换,确保无线电监测全省覆盖。
进考点大门需亮"双证"
在十五中考点,门卫逐一查看前来看考场的考生的《准考证》,如果不是考务人员或考生均不得进入考点内。
"高考期间,考点门口会设置警戒线,陪考的家长是不允许在警戒区内聚集的。"一位考点负责人告诉记者,考生要想通过考点大门,必须同时出示身份证和《准考证》。文/记者高其伦 陈泽惠 通讯员李慧
点击进入:2012高考答案点击进入:2012高考试题答案交流
·后高考时代!考生和家长谨防这些骗局 (2021-6-23 19:48:22)
·2021高考成绩达不到这个分数 冲刺一本大学有点悬 (2021-6-11 10:08:06)
·2021高考今将全部落幕 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 (2021-6-10 9:28:02)
·2021高考报名人数:河南第一 四川是江苏2倍 重庆超京沪 (2021-6-10 9:06:14)
·2021年高考结束后 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2021-6-9 17:07: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