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回顾1952年新中国首次高考:全国只招五万人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2-9-13 10:36:0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赶上新中国首次高考

  1952年,新中国举行第一次高考。此前,也有分区统考或联考。从此,中国高校招生进入“高考时代”。那年,张新康们的高考时间是8月15日、16日、17日,高考作文题是《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入祖国怀抱》。

  张新康还赶上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院系调整。他回忆说:“我报的是国立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被录取到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原因是国家决定院系调整,上海医学院较多,而湖北只有湖北医学院以及武汉大学医学院部分班级。”

  从报纸上知道自己考上了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60年前的10月份,我在上海,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上了哪所大学。因为当时全国录取名单先由报纸公布,后寄发录取通知书。我担心从成千上万的名字中找不到自己,所以也就不找了。是同学查到以后告诉我的。”张新康老人在信中写道。

  记者在一份报纸复印件上看到,1952年9月25日第五版上登有“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生录取新生名单华东区部分”,张新康的名字正在其中。当时,整个华东区考取中南同济医学院的仅83人。

  张新康第一次坐三天四夜的轮船到武汉,“到了学校,吃的、住的、书籍、讲义,全部免费”,“每日11时—11时40分,小组阅读《长江日报》”。

  老人介绍,当年学校的宿舍只有两层楼,武汉也不像现在拥有这么多大学,“戴着校徽走在汉口,人家都觉得很稀奇”。大学生“金贵”可见一斑。

  他说,当年没有人愿意将户口迁出上海。他“稀里糊涂”地将户口迁到武汉,最终留了下来。而如今,大学生流动性大,愿意来武汉的不少。“希望武汉的新同学们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记者李佳)

  亲历者:当年发榜昭示公平如今登报为了营销

  长江日报老报人皮公亮先生告诉记者,1945年他考上武汉大学,那时还没有全国统考;他参加了武汉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南联大的联考。发榜时,他在全国性大报上欣喜地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中国教育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余子侠告诉记者,在全国实行统考之前,考大学很自由,可报考很多学校,有点类似现在报考博士研究生。登报是为了便于考生查询;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登科”、“发榜”传统的延续,昭告天下以示公平。“那时,发榜登报都是政府行为,是不要钱的”。

  余子侠说:“新中国成立后,录取登报逐渐淡出历史。不过,许多地区还将张榜传统延续了下来。1977年,我考上大学,县城公共汽车站墙边发布了全县"登科录"。当年,全县考上大学的不过303人。在县城里,这是很荣耀的事。”

  他说,进入新世纪,考上大学登报“变了味”。一些中学或地方在报纸上投入广告费大搞“金榜题名”,“状元”满天飞,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学校或地方的手段。

上一页  1 2 

  相关推荐:

  2013年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指导汇总热

  名师指导:2013年高考各科复习方法大全

  2013高考复习指导:尖子生的十个好习惯

  名师指导:2013年高考答题应把握十项原则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