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十八大”是年度关注度最高的新闻热词之一,对于高考文科生来说,在备考中很难抽时间详细了解十八大相关的内容,但是2013年高考命题来说,以十八大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命题的概率很大。今天在《中国经济周刊》上看到一篇时评,觉得这篇时评涵盖面很广,解读得也很到位,值得文科生收藏并研读。这篇时评的内容如下:
十八大“十大热词”解读
詹国枢(全国政协委员)
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会?笔者稍作梳理,将十八大“十大热词”及解读整理如下。
1“科学发展”
报告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读: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十八大为党的建设作出的新贡献。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六大以来所坚持、所实践、所总结出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并且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把科学发展观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作为党的又一新的指导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并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而指引前进的方向。
2“建成小康”
报告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解读: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非凡。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曾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一目标,曾经激起全体党员和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并且在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如今,党中央又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将其时限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的2020年!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全国亿万人民的努力奋斗,这一宏伟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3“两个翻番”
报告摘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解读:“两个翻番”,是十八大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又一目标。说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并一再如期实现,但是,建国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提出过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的具体指标。十八大将此写进报告,既反映了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宗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党中央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格外重视,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自我加压的一种坚强信念,这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执政要求。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只要保持这一发展速度,“两个翻番”目标,完全能够实现甚至提前实现。
4“四化同步”
报告摘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读: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正是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四化”目标,而且对于四化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深刻准确的描述。其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工业化无疑又是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其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既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其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会失去依托目标,广大农民向何处去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总之,“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现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5“四个监督”
报告摘录: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读: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这是被世界各国实践所一再证明的一条真理。权力如何运行,在运行中如何接受监督,不但关系到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提出,监督权力的总原则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里的关键有两条:一是人民监督,二是阳光运行。而要做到这两条,具体而言,就必须做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四管齐下,让各种监督既各自发挥其作用,又相互弥补不足,互为支撑。这就好比高悬于权力头上的四盏探照灯,使我们的每一个当权者和用权人随时都处于人民监督和阳光照射之下,使之不敢贪污腐化,不敢滥用职权,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