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足时间,从容写作
语文科目的考试共两个半小时,考生既要完成阅读及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答题,又要写作一篇字数在800字以上的文章。富有考场写作经验的学生都知道,写作文的时间是一定要留足的(50—60分钟)。只有留足时间,才能以平稳的心态认真审题,对题意“明辨之,慎思之”;才能使思维变得缜密,把思考引向深入,从而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才能开启智慧,激发灵感,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才能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心灵体验一触即发;才能从容表达,才思奔涌,文采飞扬,文气酣畅;才能书写认真,字体美观,文面整洁。反之,没有留足必要的写作时间,或写作时间严重不足,紧紧张张构思,匆匆忙忙下笔,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心浮气躁,又怎么能做到审题细心、思维缜密、思考深入、文思连贯、文气贯通、书写卷面尽如人意呢?
二、能拿基本分,争取提高分
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要使自己的考场作文分数不至于跟高分考生有太大悬殊,就必须考虑首先要拿到高于平均分3—5分的作文分数。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只需保证作文审题认真,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字数符合规定,语言表达基本通顺,字迹清楚,就大致能实现了。
而从提高要求,要拿到较高分数的愿望来看,至少还要做到两点:一是讲求文采,语言生动,句式灵活;二是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有层次感。当然,这两点要求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和对作文的训练有素,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考生内在的才情和感悟能力。但就文章的层次感而言,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写作,就是要抓住特征,写出波澜;而在议论文写作中,就是要围绕中心,推进层次,作纵向或横向的展开分析。比如,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议论;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或是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剖析事理。凡此种种,考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灵活地结合运用,必能开启思路,使文章显得有层次,较深刻,能得高分。
三、抓住“有效瞬间”,做到“有的放矢”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皆是有情人。作文的评分不同于客观题,阅卷者的主观情感、主体印象会严重影响分值。那么,考场作文要抓住哪些“有效瞬间”,使作文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作用于评卷者的眼球,从而有效地获得评卷者的青睐呢?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主旨明确。
要想抓住作文的“有效瞬间”,给评卷教师留下文章主旨极为鲜明突出的强烈印象,考生就要在平时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使写出的考场作文有鲜明而具体的中心;同时更要注意,在写作考场作文时紧扣中心,合理选材,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恰当,以深化文章的中心。这就要懂得一些行文技巧,要多次扣题,跟主旨有关的材料、引语或题目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点题,结尾回扣标题,中间也要扣题几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跑题,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2.思路清晰。
若能使文章结构谨严,过渡照应自然合理,段落层次鲜明清晰,文章重点与非重点部分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考生自然能够得到理想的分数。
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满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构思颇有特色,结构精致缜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开篇写“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即是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文“土坯房”变成“小洋房”巧埋伏笔;中间部分写父亲“迟迟不盖新房”,设置悬念,之后母亲陪“我”参观时说的一番话揭开了谜底——“怕影响你学习”,这样前后有机衔接,不露痕迹;结尾部分颇具匠心,让题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
从近年高考的阅卷情况来看,那些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的文章,往往得分较低。因此,考生要格外重视合理规划作文结构。
要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在议论文写作中就要熟练掌握横向展开和纵向展开思路的方法,学会使用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总分式等四种基本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说理。而在记叙文写作中则可采用欲扬先抑法、片段组合法、穿插回放法、设置悬念法等进行记叙描写,从而使行文条理清晰,浑然贯通。
思路清晰,还体现在文章分段的合理。考场作文至少分四至五段,一定不可一段到底,或三段论也不妥。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语言的衔接连贯,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做到过渡自然,文气连贯,内容畅通。
3.文体鲜明。“文体鲜明”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是:能以写人记事为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诚为文,表达真情。我们可以理解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力求避免概括、抽象,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和感染力。作为考场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也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点题。
《考试说明》对议论文的写作规定: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我们知道,议论文是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议论文要直接表达作者的认识,做论据的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循逻辑规律,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它所思考和把握的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因此,无论是在论点的表达上还是在论据的叙述上,都要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4.拟个好题。
好题目的标准:一是要准确,二是要简洁,三是要新颖,四是要有文采。下面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为话题的作文做例子,着重从两方面考虑拟题。
(1)简明贴切。如“不轻言放弃”“学会变通”“通往成功的路”“执着”“坚持”“带着信心向前”等题目,都很符合这一要求。
(2)形象新颖。如“守得云开见明月”“风雨过后是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要轻易吹响绝望的号角”“咬定青山不放松”“山不转水转”“路转溪桥忽见”。这些标题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会让评卷教师过目难忘,留下好印象。
5.开个好头。
(1)彰显文采。开头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言启人思考;或巧用诗文以显诗意;或句式富于变化,语言活泼;或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2)直奔主题。开头最好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扣紧题意,精辟议论,揭示主旨;或直抒胸臆,简洁明了。总之,要把主旨鲜明地亮出来,让评卷教师能迅速抓住要点,明确你的文章立意。文章的开头应遵循向心性和精简性原则,即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务,同时要做到语言精简。
考场作文的开头最忌绕大圈子,从一个遥远的故事说起,故事冗长,拐弯抹角,离题千里。当然,过于追求花样,弄巧成拙,或千篇一律固定格式的开头,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6.选好角度。
角度要小,要懂得宽题窄作,才能写得集中深刻。反之,角度过大,就容易泛泛而谈,无边无际地扯开去,信马由缰地放纵谈,往往蜻蜒点水,一掠而过,难以有深刻的思想、感人的细节,甚至还会内容浮浅,一盘散沙,给评卷教师留下模糊印象。
有位学生写以“十八岁”为题的作文,在开头写“十八岁,学校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后,过渡到“十八岁,还未走出校园的我们,还不谙世事的我们,有太多的烦恼”。然后再将范围缩小,从“十八岁,这个特别的时期,有别于其他年龄的特点——爱为小事而烦恼”的角度立意,分别写了三件小事:一次成绩很差的理综测试带来的烦恼;一次男女生交友带来的烦恼;一次父母出远门时,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烦恼。最后总结,“在一次次的小烦恼中,我们充实了自己的十八岁,我们成长,我们开始成为一位公民了”。这位学生写本篇作文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懂得宽题窄作,将角度一再缩小,使得选材高度集中,使“十八岁”这一年龄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显得特别鲜明突出。
当然,文章的角度还指同样的内容理解角度不同,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有的作文题引文除了在内容上有提示外,往往对写作角度也进行了暗示。如以“独”为话题的一道作文题,引语中已有提示:“‘独’可以组成‘孤独’、‘慎独’、‘独立’、‘独栽’或‘独树一帜’、‘独来独往’、‘独到之处’、‘得天独厚’,以及‘独木不成林’、‘穷则独善其身’等词句”。大部分学生都从提示中选取一个角度来写,有位学生则另辟蹊径,选择“为文化而踽踽独行”的角度写,寻求与众不同的立意,可谓一枝独秀。
7.写手好字。
要讲究文面,巧扮靓脸。书写不能潦草,要便于认读,在清楚的前提下求美观。
还要注意标点的使用,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行款格式;要谨慎修改,非改不可的地方,不能乱圈乱画。
编辑推荐: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你的文章结构出色 (2016-12-13 14:39:48)
·2016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攻略本 (2016-5-30 16:43:41)
·名师指点:2016高考语文作文切忌说空话套话 (2016-5-30 9:42:01)
·2016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首尾亮起来 行文如流水 (2016-5-30 16:40:59)
·2016年高考:判高考作文是否存在秒杀 (2016-5-30 16:40:04)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