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披露,随着高考临近,一些医疗机构盯上了想补充营养的高考生。长沙一些私人诊所在高中附近贴小广告,兜售注射复合氨基酸等药品。广告语中说:“我们注射的品种有氨基酸、果糖、卵磷脂、脂肪乳等套餐供选择,一个套餐100元左右。”
去年高考前的“吊瓶班”饱受舆论抨击。事后有人查证,“吊瓶班”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个高考成绩上一本线。今年又出现兜售注射氨基酸的新闻,媒体报道称,还有家长因轻信广告,带着儿子去私人诊所注射氨基酸,导致儿子感染病毒发高烧。
在此,笔者想给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提个醒:一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要端正心态。在笔者的印象中,凡是高考成绩好的考生,大多是有准备、心态平和者,日后学有所成的学生,也都是上了大学后持续努力、坚韧不拔者。总之,上大学不过是人生一段经历,我们没理由、也没有必要把高考看得大过一切。凡事过犹不及,高考亦如此。
高考前夕,笔者给家长和考生有两点建议:一是保持好平常心态,不仅高考生和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也应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这些年来,每逢高考,总能从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宣布高考期间禁止大型会议,英语听力测试时段几十条道路禁行;某地宣布高考期间夜间施工罚款一万元;某地安排“环境执法队”,考点500米以内不能出现一点噪声。高考时,也不断有报道,比如某考生忘带准考证,报警后由警察代取,还有交警用摩托车护送考生,如此等等。
对这些报道,笔者的评价是爱心可嘉,但不可过犹不及。曾有戏言“一人高考,全家发烧”,若发展成“每逢高考,全城紧张”则未必是好事。其实,调整心态,带好证件,事先搞清楚考场位置,早点出门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当下。对独生子女过度的呵护、照顾逐渐向全社会蔓延,似乎考生不是成年人,甚至不是健全人,考试忘带准考证,窗外过辆车就心神不定。以这种心态对待高考,不可取。
第二个建议是理性对待高考结果。这些年之所以高考诈骗案频发,与考生和家长过分看待高考结果不无关系。一些孩子没考好的家长,轻信网上盛传的诸如“内招指标、有路子补录、自主招生”等五花八门的骗术,最终受骗上当,悔之晚矣。由此,笔者提醒家长一定要理性,要相信高考的核心是公平公正,目前推行的“阳光高考”政策,基本上杜绝了招生纰漏。通过高考行骗的骗子,就是利用了家长的贪心。明明不够录取线,就想花钱挤进大学。一些人受骗后,报警也不硬气。不信任高考制度而信骗子,为私利出钱破坏公平,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高考临近,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不无益处。(陈宝泉)
编辑推荐:
·后高考时代!考生和家长谨防这些骗局 (2021-6-23 19:48:22)
·2021高考成绩达不到这个分数 冲刺一本大学有点悬 (2021-6-11 10:08:06)
·2021高考今将全部落幕 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 (2021-6-10 9:28:02)
·2021高考报名人数:河南第一 四川是江苏2倍 重庆超京沪 (2021-6-10 9:06:14)
·2021年高考结束后 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2021-6-9 17:07: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