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不分文理科,高考试题将更加贴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将重点突出“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试题。

  明年北京市高考的命题形式将有重大调整。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不分文理科,高考试题将更加贴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将重点突出“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试题。

  日前,来自北京晨报的消息说,明年北京市高考(微博)的命题形式将有重大调整。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不分文理科,高考试题将更加贴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将重点突出“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试题。举例说,以前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为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今后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有可能为“请你根据雾霾天气严重的现状给北京市政府写一封信”。语文试卷中可以渗透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的知识;物理学科在考查电压、电极的知识点时,同时可以考查化学学科电解质相关的内容,从而形成“大理综”、“大文综”的考试模式。甚至可以在考查文科知识时,渗透理科知识,如地理学科中的石灰岩考点,可以同时考查化学方程式,从而逐渐向着文理科相互融合的方向过渡。

  我们知道,高考改革在继续深化,但是困难仍然不小。不过,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随着教育改革整体步伐的加快,高考改革还是有看得见的提速。就目前总体形势看,国家统考命题和分省命题再加自主招生命题和面试的基本格局还将继续存在。相对而言,我们看到的提速主要表现在高考试题的明显变化上,这从北京市降低英语分值和近期作出的命题形式上变化可见一斑。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要做出高考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尚需严格设计和论证,而作出试题形式和内容的变革还是相对不难。所以,这次北京市作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高考试题不只是一张制片,在这张小小的制片上,我们其实可以大有作为:从小处入手撬动高考变革成为可能。

  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一卷定终身延续了几十年,一张高考试题关系到千百万考生的命运,也决定了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的走向。可以说,一张高考试题几乎演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重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应试试卷,加剧了应试教育的蔓延程度。而由此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高考考题难以全面检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一例外围绕着高考试题转圈圈,考生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这自然就让教育教学走入了最求短期功利的胡同,极大地限制了教育教学应有的广阔视野。更严重的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由于过度追求分数,还导致学生关注现实、联系现实生活观察思考社会现象、自主探究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诸方面能力的弱化。

  今天看来,我们把造成这种这种问题的原因全部归入高考制度是不公正的。我们应该反思的应该是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因为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直接起着引导教育教学具体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选择。假若我们的高考试题不再以检查学生书对本知识的掌握为重点,而是侧重于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那么,我们的高考就可以通过一张试题引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走向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方向。如果是这样,我们针对高考制度的指责现象就会减少。由此,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张纸片科学地综合地引导教育教学走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路上来。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有必要紧密结合新课改加大对高考试题引导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研究,用创新精神不断研发符合培养人全面成长的高考试题,努力让考生通过一张试题展示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由此改变我们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成为可能。

  可见,不管高考在制度上如何变革,任何考试形式和考试方式(笔试和面试)其实都只能在考试试题上得到反映。所以,有效地变革高考试题其实就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和可操作点。

  面对现实,单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可以说,几十年来是一成不变的,且命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相去甚远。例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种格式化的僵化的命题形式确实该改一改了。这种格式化的僵化的命题形式从某种功能上说,导致了作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而变得千篇一律现象的产生,把作文教学变成了空中楼阁,每年出现押题和大量套作作文就是例证。尤其严重的是,这种考试作文还从根本上导致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丧失个性。毛泽东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关注现实生活,不会观察社会现象,却成了我们的学生作文的一大明显的弊病,原因在哪里?就在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样用母语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在思想僵化的应试作文上徒费工夫。

  如今,我们总算看到了北京市高考改革的具体行动,在继调整了英语和汉语的分值结构之后,及时推出命题形式和内容的变革。虽然这样的改革还需要若干年的实践检验,但是不管怎样说,我们迎来的是高考改革的希望。北京市高考作文选择作文与现实的联系,必将开启考试作文的新面貌,也将引导作文教学真正走进现实生活,让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作文知识与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而大理综和大文综试题形式与内容的变化,无疑突出了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也正是我们几十年课程改革的追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考试,实际上就是在检验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将促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各科知识的综合积累,也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联想能力和有效迁移能力。

  对北京市高考试题的变化,我们要站在解决教育积弊的角度看它的改革意义,看它给教育解放思想的意义,看它对课程改革的促进意义,看它扭转应试教育的意义。可以说,北京高考试题的命题变革是未来高考的风向标。作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从现在起,一定要注意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为适应未来的新高考做好综合积累和养成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准备。

  别看高考试题只是一张纸片,但它承载的考试改革意义却重于泰山,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我们是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还是走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路。如果是后者,它将进而用新的面貌引领我们的学校办学、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评价走向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和理想发展之路。(作者为兰州市第十中学教师)

 编辑推荐:

  各地2014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加分政策

  各地201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时间安排 自主招生

    各省2014外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及报名入口

  考试吧梳理高考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四点改革思路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uxiaoting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