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 多省市见义勇为仍可加分

来源:中新网 2014-6-7 9:58:2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在家长和孩子摩拳擦掌之际,全国31个省份2014年高考政策也适时出台。与往年相比,今年多个省市加分项目大幅缩水,进一步增加了报考的公平性。

  >>>>2014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热点文章

  >>>>关注考试吧高考微信 & 高考题库估分

  2014年高考大幕即将拉开。6月7日,全国各地939万考生将走进考场,迎接人生的大考。

  在家长和孩子摩拳擦掌之际,全国31个省份2014年高考政策也适时出台。与往年相比,今年多个省市加分项目大幅缩水,进一步增加了报考的公平性。

  不过,由于高考所承载的重大意义,任何细微的政策调整都会引起强烈关注。记者注意到,尽管“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被列入高考加分项目并非今年首创,但在各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瘦身、多项高考加分项目纷纷下马的背景下,这项老政策在今年高考季又成了新话题。

  高考加分整体“瘦身” 两项仍“肥”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已出台今年高招办法,其中加分政策均有调整。此轮大规模调整,颇受冲击的是保送生,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二、三等奖,及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将自今年起,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保送资格“收紧”为一等奖且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各地也对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进行调整、限定。贵州取消了全国性体育比赛集体项目的加分资格,但湖南省规定,全国篮球、排球、足球赛事集体项目前六名的考生,经省统一测试合格者,仍可加15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加分项目不会“一刀切”取消,但将减少笼统加分项目,并严格规定其限定条件,教育部也将出台针对二级运动员的相关文件加以规范。

  此外,今年四川、河北、贵州等省已取消省三好、省优干或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项目。除上述加分类型之外,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发现,近年来地方特色加分项目“瘦身”成果也值得肯定。例如,黑龙江省今年取消了为招徕优秀人才规定博士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可获加分投档的政策。河北也从今年起,取消原来省“教育世家”称号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时可加20分的政策。从今年开始,山东统一划定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彻底取消济青线。相比其他地市,每年的高考录取时济南、青岛的考生的分数线比省数线要低20分。

  虽然竞赛、体育类加分项目接连缩水,但北京、四川、海南等13个省(区、市)都提出思想品德突出者以及见义勇为考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其中,北京、四川、湖南可加20分投档。海南省规定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应届考生,报考省内外学校可增加10分投档。山东省甚至在自选项目里仅保留了“见义勇为”这一项加分。

  事实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加分并非新提出的加分项。据悉,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就曾提出对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01年《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有类似表述。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此后,陆续有省份撤销“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等加分项目;在没有撤销的省份,也进一步细化了对此项加分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相关人员曾对记者表示,各省市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总加分政策上,合理适度调减加分项目及分值。

  尽管一些地区规定加分考生必须获得相应的县级、市级、省级见义勇为称号,或者经省录取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认定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这两个加分项目依然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用利益来促进道德复苏,见义勇为中如何界定“义”,思想品德如何能有客观评价标准,避免弄虚作假。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只不过之前相对而言不太重要,没有引起大家注意。“近些年,人们对高校招生制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以高考主体、自主招生为辅的主体模式,并没有太注意到保送、加分等枝节性问题。即使注意到,人们的目光也大多集中在奥赛保送等显性问题。直到近几年高考改革,奥赛保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品德加分问题才得以暴露。”

  用利益促进道德复苏,该不该?

  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这样的美德值得大力弘扬,而至于该不该用高考加分的利益引导机制来促进道德建设,则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高校招生首先要重品德。考生品德好不好,平时很难看出来,但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其品德毋庸置疑。”济南学生家长王学君说,“如果儿子班上有人因为见义勇为获得加分照顾,我和儿子都不会嫉妒这样的好学生。”

  在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是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机构之一,理事长孟庆丰说,给见义勇为加分的政策初衷在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全国以及山东省的情况看,哪个地方对见义勇为行为表彰、奖励到位,哪个地方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就多,社会风气也就要好一些。

  而在另一些人眼中,用升学利益促进道德建设,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见义勇为”属于道德行为,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考虑得失、不考虑后果,纯粹出于帮助他人的目的。用加分政策来引导中学生见义勇为,本质上是在用升学利益诱导学生,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再是见“义”勇为,而是见“利”勇为。

  王忠武认为,见义勇为固然可以弘扬社会正气,但作为高考加分的手段就偏离了它原有的意义。利益驱动短期内或许会促进道德的复苏,但从长期看,这反而会使发自内心的正义感越来越稀薄。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对现行的高考体制有深入了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直言良好的道德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养成的,道德加分似乎是一个不必要的附加条件。“高考本身就是一个考试,已经相对公平,何必在录取时附加那么多条件再加分或者减分?当一个物体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本身的东西,就变味儿了。”她表示,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加分的政策饱受诟病,有些人用各种手段去获取加分项目不是秘密,对考生来说并不公平,建议政策制定者酌情考虑。

  此外,由于认定见义勇为行为一般要有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参与抢险救灾的行为,所以许多人担心见义勇为行为列入加分项会变成鼓励未成年人冒险的诱因。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想要厘清“见义勇为”的加分,难度很大。“中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此阶段的学生首先应考虑的是保护自己,而不是见义勇为。所以,一旦上升到高考加分层面,可能会引发负面影响。”

  郑州市民张广博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高考具有高利害性,加10分、20分投档对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不否认见义勇为行为具有的正能量的确应该发扬光大,但不应用加分政策引导中学生去见义勇为。中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况且本身没有多少自我保护能力和专业避险经验,在很多时候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引导他们见义勇为无异于让孩子去冒险。

  “对中学生见义勇为,我们的原则是不引导、不动员,但如果他们真做了呢?”孟庆丰说,“已经做了就不能白做,社会应该给予精神和实际利益上的奖励。所以此项政策更多的是事后褒奖,而不是事先鼓励。”

  标准要客观、门槛要抬高,才有公信力

  高考加分政策近年来饱受诟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一些家长担心,“品德加分”如果没有衡量标准,就无法保证公平操作,最终只能为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如果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运作过程不透明、不公开,加分政策就可能被异化,沦为某些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从而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损害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冯浩是郑州一名高三学生家长,在他看来,思想品德好不好、是否高尚,无法量化,“不量化,背后就有操作空间,有人造假怎么办?这样会不会产生新的不公平?”周口一名高三班主任也认为,“没有细则,(思想品德)突出不能只靠主观评定,否则这将成为新的‘拼爹’项目”。

  “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围绕高考加分的造假行为,可以说每一项加分政策都有寻租的空间,这也是社会舆论反对加分政策的原因。”河南省一名学生家长说,面对这样的加分政策,不免会有一些人打歪主意,比如自导自演一个“见义勇为”,甚至不排除一些部门利用职权开假证明的可能。

  沈阳五中高三学生家长宣晓红说,对于一分能压一万人的高考来说,“见义勇为”能加十分,这个分值实在不小。关键是操作起来要客观公正透明,不给暗箱操作留有余地。

  新华社日前发表评论认为,高考被视为目前最公平的一项竞争制度,任何涉及公平性的政策调整都应当慎之又慎。通过高考加分来鼓励善行义举,关键是要能经得起社会监督。明晰评价标准和权力界限,才能保证高考公平公正,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

  对于思想品德突出者加分,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一定要有客观评价标准,否则很难判断考生是否思想品德突出。而对于见义勇为的加分项目,刘海峰认为,应在一定范围内先试行,证明其可行性、客观性后,再推行至全国范围。

各省市区对思想品德方面的加分照顾政策汇总

  相关推荐

  2014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高考题库估分(手机版) | 2014高考作文

  2014高考志愿填报 | 2014高 考成绩查询 | 2014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reny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