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项重要配套政策,12月17日上午,教育部对外正式发布了《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到底哪些分该加?哪些分不该加?删减是出于合理还是迫于压力?对于大学选才来说,加分到底是帮助识别人才的依据还是干扰?加分与“裸考”哪个更有利于公平?被取消的加分项目,将对招考乃至基础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厘清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加分在高考招生政策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早在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就规定,高考招生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对于三好生、优秀干部、国家二级运动员等加分,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陆续纳入加分之列。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调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十多个条目数十个类别。
从实际层面看,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考生、家长和高校又是怎么看待这项政策的呢?
可以说,加分政策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享受加分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加分项目的清理,对“裸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为避免“注水”的加分给录取带来的干扰,一些高校在录取中只看“裸分”。在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都有对加分的专门说明。例如,清华大学在调档时,原则上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加明确表示,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高考成绩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考生。
除了招生考试的公平,近年来围绕各项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特长进行的辅导、培训也是令学生和家长深感负担的原因。作为具有指挥棒效力的高考加分政策,能否起到“减负”、“降温”作用呢?实际情况得到了证实。目前,不少课外辅导机构已经见不到竞赛的宣传内容了。
与加分脱钩后的体育、艺术、学科特长,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功利色彩。继续选择参加竞赛的学生,发展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因素开始增加。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报名信息!
编辑推荐:
·后高考时代!考生和家长谨防这些骗局 (2021-6-23 19:48:22)
·2021高考成绩达不到这个分数 冲刺一本大学有点悬 (2021-6-11 10:08:06)
·2021高考今将全部落幕 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 (2021-6-10 9:28:02)
·2021高考报名人数:河南第一 四川是江苏2倍 重庆超京沪 (2021-6-10 9:06:14)
·2021年高考结束后 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2021-6-9 17:07: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