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
留白,让人生更美好
紧绷着神经,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片刻的放松与懈怠,就像一台机器一般麻木地运转着,这样的人生,太满!太累!对于人生,我们不能把它塞得太满,而需要留白。
人生留白不是懈怠,不是偷懒,更不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质量,相反,它是一种自我丰富,自我完善。我们的人生就如一张画纸,聊聊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水墨留白,因此,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人生留白。
留白是一种人生享受,它让我们舒缓身心,收获一份安适。龙应台说:“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五千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散步,你会害怕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不会。欲速则不达,只要懂得布局人生,一样能成功。给人生留白,停下忙碌的脚步,散会儿步,赏赏风景,我们的心境会变得平和安适,紧绷着的肌肉也将得到舒缓,这份豁达安适,是一味塞满人生、庸庸碌碌的人无法体会的。
留白让我们安适却不会使我们落后,反而能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有效率。身处高三,面对着屈指可数的高考,每个人把时间的海绵挤了又挤,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塞得满满的,脑海中被大段大段的课文填满。我们需要充实学习生活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度甚至完全将读书塞入人生,却容易适得其反。不妨给自己的时间留些空白,放下手中的笔,看看窗外的景致,呼吸几口室外新鲜的空气,去外面走一走或是绕着操场跑上几圈,再去学习,劳逸结合,你会发现思绪更加明晰,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留白不仅让我们有高质量的工作与学习,更能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产生幸福感。在2011年,广州市成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情而又惬意的生活方式。匆忙高节奏的生活过后,每个人都懂得放松自己,K歌,购物,喝下午茶……在这片“留白”里,把工作的繁杂和生活的琐碎抛到九霄云外,尽情陶醉。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留白,让人生更美好。
【点评】
这篇文章的优点比较突出,首先是审题准确,立意得当,这一点从文章标题上就可以看出;其次是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文章标题即中心观点,第二段到第五段,每段首句都为一分论点,表述时又兼顾了上下文的过渡衔接,值得肯定;再次是结构完整,文章总体采取总分式,首尾照应,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步步推进,使全文严丝合缝,浑然一体。不足之处首先在于逻辑思维不够严密,第二段中的强加因果,第五段相比第四段的“似进实退”,都暴露了思考和表达的随意性;其次是缺乏经典论据,用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例固然能使文章贴近生活,但经典论据因其权威性而更具说服力;再次是语言表达有欠缺,具体表现为叙述性语言较为啰唆,说理性语句语病迭出。
【优秀作文】
生活需要留白
懂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不在于笔墨勾勒之间,而在于大片的水墨留白,虽是空白,却能营造出非凡的意境;画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生活也需要留白。
花谢花会再开,燕去还会再来,可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人生,享受生活,不要让世俗的追名逐利占据了生活的全部。生活也需要留白,我们需要给自己多一点的空白时间,抛开工作、生活的烦恼,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当你看到那些在绿荫下下棋喝茶的人,那些在河边垂钓的人,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在浪费时间,消磨人生,恰恰相反,他们正是在充分利用、享受生活。林语堂曾说过:“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事实就是如此。
道家主张“无为”,推崇小国寡民的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道家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也正说明了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繁忙事务,需要的是清净、留白。“无为而治,无为而教”虽然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对于现如今的我们却也不乏借鉴意义。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真正有分量的人,只讲有分量的话,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生活也与中国话相似,中国话不需要长篇大论,生活也不需要太过于忙碌,一个整日忙碌于世事工作的人忙碌了半天也不知道忙碌是为了什么。若问他们为了什么而整日奔波忙碌,他们会说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生活好了会追求更好的生活,就这样一直忙碌追求下去而忘记了生活的本身意义。人生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享受生活而生活,难道不是这样吗?但也不是说整日无所事事就是好,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没有意义的,所谓给生活留白,就是强调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充实”,使自己处于一种高度的忙碌状态,而应该适时地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这样既可以享受生活,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生活需要留白,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同样,也不会把生活塞得太满。
【点评】
这篇文章值得肯定的优点有二:一是观点鲜明,论证集中,全文围绕“生活需要留白”这一中心观点,阐述了要摆脱欲望的牵绊享受生活,要适时放松以提高工作效率等道理,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二是紧扣命题材料的意识较强,文章在阐述论证过程中多次引用命题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写作的游离。而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文游离,引用生硬,如第三段内容偏离了材料的中心含意,又如文中对命题材料的三处引用均为照抄照搬,既未概述,又无分析,属于“为引而引”,不能很好地融入上下文;二是立意欠深,格调不高,文章主要停留在“要享受生活”这一层面上来论述“生活需要留白”,缺乏思想深度;三是论证过程中缺乏典型事例的支撑,流于泛泛而谈,说服力不强。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作文九大猜测 (2021-5-14 16:13:53)
·2021高考作文押题:关注热点 你就成功了一半 (2021-5-11 16:29:15)
·2021年高考作文考什么?这10大热点不要错过! (2021-5-11 16:24:31)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出题会在哪方面呢 (2021-5-7 18:14:57)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偶像与英雄 (2021-4-25 13:39:0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