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解读高考加分政策:谨防“最后的疯狂”上演

来源:网络 2015-11-5 11:43:3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解读高考加分政策:谨防“最后的疯狂”上演,更多2016高考备考资源、2016高考经验、2016高考作文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在日前教育部召开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透露,今年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10月31日《京华时报》)

  高考加分的公信力一直备受质疑。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与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让高考重新“裸”起来。在我看来,“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虽有因噎废食之嫌,但反对高考加分的汹涌民意也表达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变形走样的担忧。

  据教育部负责人介绍,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大幅削减。此举有利于压缩权力加分空间,维护教育公平公正,重构已经被损伤的教育公信,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地方性加分项目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意味着地方加分项目要到2018年才能调整到位,2016-2017年地方高考加分项目如何监管,会不会上演权力加分“最后的疯狂”,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需要各部门及时设计制度补丁,完善监管措施,明确处罚细则。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本是为了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在某些地方却成了官员、富人与教师子女的专利。在加分考生的挤兑下,就连高考“裸分状元”都落选名牌大学。如此高考加分政策,不仅失去公正要义,教育功能也被异化。对此,有网友调侃说:“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在执行过程中被歪曲的加分政策对高考公信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应该说,“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分数论英雄并非教育的本意,但高考加分政策执行太随意,亦让教育公平“很受伤”。对此,我们不能因执行过程中衍生的腐败问题而全盘否定高考加分政策,也不能一味责怪公众思维僵化,走不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当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然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事实告诉我们: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如果高考加分项目太多,而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高考加分政策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即便目前不宜取消所有的加分项目,但至少要严格高考加分程序。一方面要反思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体制弊端,循序渐进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利,让更多素质全面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削减是好事。然而,即便到了2018年,地方保留的加分项目依然有35个之多,这些加分项目如何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是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讲,“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要确保高考加分公平公正,关键要把加分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与民意评判,让高考加分“加得其所”。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编辑推荐: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汇总

  考试吧策划:2016年高考报考指南专题

  各地2016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