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10)

来源:考试吧 2015-12-29 15:02:1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报名时间、2016高考报考条件、2016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11.[2014·沈阳二中阶段验收]右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选D。②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③观点错误,优秀文化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12.[2013·惠州模考] 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重要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 文学艺术等通过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②;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说明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③当选;①是文化的含义,与题意不符;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3.[2013·银川一中月考] 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告诉我们(  )

  A.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带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更深层次地体现为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回答14~15题。

  14.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这是基于(  )

  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的交融与交锋是文化竞争的重要表现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①③正确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当选。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②说法错误。④与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15. 西方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他们利用自身在文化领域的霸主地位,抢占别国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瓦解其民族精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提高国家的向心力,消解文化间的相互渗透 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④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C 本题考查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西化”“分化”图谋,我们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②③说法正确。①中的“消解文化间的相互渗透”、④中的“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均说法错误。

  16.近几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可能兼顾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此观点。

  解析:根据题意,对设问进行解读,城市化就是发展经济,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发展文化,题中观点二者不能兼顾,实际上就是讲文化与经济不能同时发展,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者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很重要,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同时运用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原理进行分析二者关系;另外文化自身的发展,还牵涉到文化发展与继承之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①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既存在矛盾,又存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④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到二者兼顾。同时,应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持各地的文化特色。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各地2016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关注微信获取报名信息

  专家指导: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文综复习:如何高效阅读历史材料

  2016年高考经验:高三生寒假应该怎样复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