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历年高考改革动向盘点:考核更立体 选择权增加

来源:考试吧 2016-2-3 11:50:4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历年高考改革动向盘点:考核更立体 选择权增加,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报名时间、2016高考报考条件、2016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高考改革动向盘点:考核更立体 选择权增加

  经济决定今天,教育决定未来。

  回看已然成为历史的2015年,高考(精品课)改革的足迹串起了一年的大事记,也指引着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

  在浙江,有这样一张成绩单:它很个性,不只记录考分,还为每位考生的答题情况提供诊断;它很立体,通过它能看出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相对水平;它也很有前瞻,对照这张成绩单,便可以决定是否要参加第二次选考。这样一张新鲜的成绩单,便是此次高考改革的缩影。

  蝴蝶振翅,动人心弦。

  更立体的考核

  个性化成绩诊断报告、志愿服务计入课时、不再一考定终身……帮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两大省市之一,浙江省新高考首次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成绩日前发布。除了成绩,全省24.9万名考生还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下载各科成绩诊断报告单。这张小小的成绩单上,新高考的“新气质”扑面而来。

  “以往拿到的是冷冰冰的分数,现在,一张A4纸上写满了对考生考试表现的详细分析。”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二(10)班学生周妍觉得很新鲜。她选考的科目是物理、化学和历史,诊断报告单分为成绩信息和诊断信息两部分,内容从原先的“卷面成绩”拓展到现在的“试题得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考核目标达成”等4个方面。这样的个性化诊断报告,引导学生、教师、教育部门在关心分数之外,更关注学生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状况和发展变化,促使教育更科学。

  新气象也在上海氤氲。

  2月1日,2016年上海学业水平考试暨春季高考成绩发布。这一天,许多高三学生的朋友圈都被各种“求好运帖”刷屏。2015年,上海首次允许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春季高考,报考人数激增。

  由统一考试和学校自主测试组成的春考,其实是上海率先展开高考综合改革探索的一块试验田,削弱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对于一些总成绩不算出色、存在偏科现象但自有其才能、兴趣的学生来说,通过面试展现自己的动手制作、语言沟通甚至味觉、听觉等天赋,增加了进入心仪高校和专业的机会。

  综合素质考核的分量被加大。2015年暑假,同济二附中学生小李格外忙碌。他和同学承担起了普陀区长寿街道组织的“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策划节目、购买道具材料、布置场地,忙前忙后。在上海,像小李这样参与志愿服务的中学生已累计超过32万人次。上海细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将高中生志愿服务计入课时,要求不少于60学时。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

  高考改革“新气质”,不止于此。不再分文理分科,不再一考定终身,把选考的权力交还给学生……一个个新变化,共同构成2015年高考改革的年度记忆。更立体多元的考核思路,更尊重个性的改革态度,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孩子将享受更高品质的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深远的影响

  改革倒逼中小学和大学更新教学形态,对社会运行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高考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考核、选拔形式的变化,不仅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校园秩序的重组,更给现行的社会运行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浙江、上海的高中,教学活动已经变得大为不同,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开始全面实行“走班制”。

  从目前上海高考的语、数、外加上物、化、生、政、史、地6门选一的“3+1”,变成2017年起的高考3科加上学业水平考3科成绩的“3+3”模式,意味着原本多数时间坐在同一间教室内上课的同班同学,现在各有各的课表。课间的全体学生大走班,成了校园每天流动的新景观。

  在中学阶段实行走班制,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也让教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在不断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的过程中,高中教育不断趋近个性化培养。

  高考改革的“威力”,也向下、向上延伸。

  随着综合素质考核的权重加大,一些小学、初中提早动起来,自去年开始,北京市各小学,纷纷推出“乐考”与“乐学”,代替传统的评价与教学方式。考场变身“采摘园”,考分变成“小星星”。“乐考”轻松了孩子的同时,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快乐的同时不脱离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一个个新课题摆在老师面前。

  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自由组合的新规,对大学的招生录取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根据本专业设置选考科目,如何为不同科目背景的学生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种种新问题,都需要经过高中和大学的集体讨论。2015年2月,上海市37所本科高校公布了不同专业(类)对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以便让已经入学的2014级高中生及家长在选科时心中有数。

  高考改革的影响还深入社会肌理。

  上海目前已建设了1514个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为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岗位。据介绍,上海多数区县街道社区都已建立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有专人负责整合社区资源,可以与学校、实践基地共同管理和创设活动项目。带领小学生去参加手工制作,去体育场馆协助教练做助教,去“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做讲解员……便是上海市打浦桥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提供的项目清单。

  既增进社群与学校的互动,也帮助学生加强“公民教育”,这些走出校门的教育很受欢迎。但如何避免“走过场”“刷学时”,如何与教育体系无缝对接,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些创新的举措能否在全国推开,似乎依然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社会组织完善程度等各方面的局限。

  更个性化的未来

  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人格的完善养成,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跑道”

  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29个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从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至今,围绕高考的改革不曾停歇。有进步,也有艰难。此次高考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滋生猫腻的加分政策被大幅度削除,自主招生少了各种“联考”并被放在高考后进行,上海等地将取消高校一、二本之分,高职高专招生另辟新径,异地高考已松动……教育变得更公平、更高效,是不争之事实。

  促进区域、城乡平衡,是前进的方向。通过改进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既保持高考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既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也要看到,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间的分配仍然不均衡。看清差距,才能认清中国教育的现状,才能明晰改革方向。尽快实现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优质均衡,让人期待。

  增加学生选择权,成为未来的趋势。减少必修,增加选修,人人拥有不同的课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跑道”。有效的改革,能改变延续多年的人才评价体系,树立“成功并不等同于高分”意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充分地发展个性,去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和定力。此外,还应落实高校自主权,这样,大学根据自身发展、定位,个性化选拔人才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引导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唤醒灵魂深处更高贵的自我,是比成绩、成才、成功更为深远而有意义的目标。由“招分”向“招人”转变,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

  教育即生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报名信息!

  相关推荐:

  各地2016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关注微信获取报名信息

  考试吧:各地2016高考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汇总

  考试吧整理:各省市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汇总

  各地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