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天津 > 正文

天津高考改革: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可能

来源:天津招考资讯网 2016-5-5 14:10:3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天津高考改革: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可能,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志愿填报、2016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

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王云亮

(2016年4月)

  日前,天津市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依照方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到2020年基本建立科学、公平,符合教育规律,顺应发展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模式。新方案在招生计划、考核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更加体现了高校与考生选择的自主性,更加注重考察的过程性,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多样性。

  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多样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方案对学生的升学途径进行了多渠道规划,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自主招生、统一高考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新方案中,自主招生政策得到了进一步修订,改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进行,使学生在自主招生学校选择中更具针对性。

  依照新方案,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到2020年,全市统一高考科目将调整为由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三门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构成。学生对于考试科目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学其所好、考其所长、扬长避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习和发展方向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文理跨界混搭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与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方案更加强调对过程的考核,考生对于考试次数及考试时间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一方面,一些考试增加了考试和评价的机会,自2017年起,实行高考英语两次考试,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也为其他科目实行两次考试积累经验。同时,逐步探索高考英语科目计算机化考试方式,力争实现一年多次考试,学生自愿参加,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另一方面,新方案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的评价体系,使得高校招生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查延伸到了高中的教育过程之中,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考核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分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同时较长时间的考查过程也使考查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利于发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优势,从而实现人才的优化选择。

  增强高校人才选拔匹配度,促进高校精准选才

  在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多样性的同时,新方案在高校人才选拔的自主性上也有所改善,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选拔的匹配度。

  在招生模式上,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确定是按照专业类招生或按照专业招生,使得高校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过程中更占据主动性,使这一衔接的起点延伸至招生的环节,有利于二者实现有机衔接。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使用办法。在科目的要求上,高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特色和需要,确定等级考试的科目要求。自2017年起,高校将从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从2020年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学生满足其中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这一模式无疑增强了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选才从选分数到选学生的转变。

  自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以来,始终没有能摆脱高考分数的漩涡,分数成为高校对于生源质量评判的标准、也成为中学教学的指针,学生和家长每天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在残酷激烈的入学竞争面前,理性的中学、学生和家长只能选择分数,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一个低水平的“分数陷阱”而无法自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改革对于选择的多样性的强调,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选拔培养规律的尊重,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明确无误地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大学招生录取这根“指挥棒”在发生着改变。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获取2016高考备考经验、高考作文等信息!

  相关推荐:

  2016年高考作文预测、作文素材及指导专题

  各地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方式汇总

  考试吧整理:各地高考政策改革方案及解读汇总

  考试吧整理: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