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盘点1977—2016: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高考

来源:考试吧 2016-6-9 15:51:0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盘点1977—2016: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高考”考试吧首发,更多关于2016高考答案、2016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2016年高考真题及答案热点文章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2016年的高考即将落幕,万千学子通过这场“试炼”,走向“诗和远方”。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这场举国关注的年度“盛事”,伴随着不同人的时代记忆,走过了40个年头。

  ——1977,从“农门”跃“龙门”

  陈政的老家在江西省宜春市的一个小县城,为了一家人的“城市梦”,自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在省城南昌的农药厂打工,那一年,他17岁。

  “如果不是高考(精品课),也许我一辈子就只能在农药厂里做个临时工。”对于未来,陈政似乎不敢有太多畅想。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成为了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幸运儿”。

  那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这次高考,不仅是一场改变万千青年命运的特殊考试,更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标志。

  陈政说,当时的招考对象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这样一代人能够参加高考甚至上大学真不容易。

  1978年,沉甸甸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交到了陈政手中,当希望的烛火被点燃的瞬间,他潸然泪下。

  大学毕业后,陈政到了当时的江州造船厂工作。从农药厂的临时小工,到企业的管理骨干,正是高考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1986,上大学就能端上“铁饭碗”

  1986年,17岁的南昌青年黄勇跨入高考考场。“那时的我们,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就已经弥足珍贵。”黄勇回忆,在高考前两个月还要经过一场预考,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那年高考时间还是7月,正是天最热的时候。黄勇说:“我们参加高考是自己一个人去,完全没有家长陪考这回事儿。”

  黄勇说,那个年代进入大学就端上了“铁饭碗”,国家每月给他发放伙食费,毕业还包分配。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想要跻身大城市,除了高考,就没有太多选择。

  然而,那又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金榜题名的依然是极少数人,黄勇反倒觉得放松。能考上,“鱼跃龙门”,考不上也不足以抱憾终身。黄勇是幸运的,高考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省社科院工作的他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

  ——1997,“高考不是我唯一的出路”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几天下雨,天气比较凉爽。”二十年前的高考,对于今年37岁的唐女士来说,记忆已经有些模糊。

  唐女士父母都是江西新余市的铁路职工,由于当时铁路部门大量扩充人员,作为铁路子弟的她可以享受优先招录的机会。“对我来说,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只要我愿意,高中毕业也能顺利就业。”唐女士说。

  “当时高考没有扩招,考上大学的机率还是很低,大学又实行并轨制,毕业也不包分配了,所以父母也没有给我太多压力。”唐女士说。

  可考前那个晚上,她却有些失眠,“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是一个家族的荣耀。”对于高考,唐女士充满了敬意。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下海经商成了当时的流行词,读大学找“铁饭碗”也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在高考中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黄琳赶上了南下“淘金”的热潮,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平时就爱与人打交道的她做起销售更是如鱼得水。“虽然没能抓住上大学的机会,但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本领。”

  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黄琳在深圳买了房,站稳了脚跟。如今她和家人一起又搬回了江西老家,一家人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2006,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时代

  1999年的大学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教育”。2006年,正是高考恢复的第30个年头。那一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提升至57%。

  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彭志飞正是当年的考生之一。作为参加过两次高考的考生,高考的那些日子,也让他辗转难眠。“在两次高考完后,我心情不好,觉得天快崩塌了。”进名校、读热门专业,不少学子已不满足于上大学那么简单,而是向金字塔的顶端不断攀登。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是彭志飞对高考最真切的感触,“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虽然高考考得不好,但是不妨碍我追逐梦想的脚步。”

  如今“阴霾”早已散去,在彭志飞眼中,高考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或许今后能够完善学生道德评价机制、特长表现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评价机制、选修课程评价机制、多次高考分数评价机制和面试评价机制,更真实地考核出一个学生的水平。”他说。

  与彭志飞同年高中毕业的余欣高考失利后就选择去澳洲深造。“与许多留学(课程)生一样,我在餐厅洗过盘子,在公益组织做过义工,有了和国内大学生不一样的人生经历。”28岁的她如今在澳洲成了家,并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

  “如今我每天与沙滩和海浪为伴,我一直相信,不同的人生道路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余欣说。

  ——2016,“追梦”的路上大步前行

  对于今年18岁的江西南昌市的学子刘亮韬来说,高考是现在进行时。

  无论是国内高考,国内职业化深造亦或是出国留学,随着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高考当作是自己成才的唯一路径。

  “这几天我都十分放松,我认为高考就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评价,是我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平常心就最好。”对于刘亮韬而言,高考不过是一道通向社会的门。门的那头,是更多的朋友,更“接地气”的知识,和无限的可能。

  未来,刘亮韬希望自己能考上广东的大学,去自己喜欢的城市,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追逐梦想,走好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纵观走过40个年头的高考,未必是全部考生成功的敲门砖,却是一场所有参加者进入社会的成人礼。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梦想便不再遥远。

  相关推荐

  2016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6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6高考作文

  2016高考语文答案 | 2016高考数学答案 | 2016高考英语答案

  2016高考志愿填报 | 2016高考成绩查询 | 2016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Qucha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