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 正文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7)

来源:考试吧 2016-9-19 14:53: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更多2017高考报名时间、2017高考模拟试题、2017高考辅导资料、2017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关注566高考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2017高考报名时间!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

  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

  解析:C 清明时节,万物皆显,适合农种。故“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

  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可见,作者主张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农民人身自由的目的。

  3.(2013北京西城测试)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题干中“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等信息表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铁制农具被普遍使用。A项不符合题干现象,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3长沙测试)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度,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的家庭(  )

  A.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解析:D 小农经济下,一个家庭的男丁成年后如果“兄弟异计”,就会分家脱离原来的集体,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单位。“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明显体现了在中国传统宗族社会里,家庭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这是由小农经济决定的。材料没有强调家庭结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谈道德问题,而且B项中“严重缺乏”表述不符合史实;宋代理学形成,儒家思想大发展,排除C项。故选D。

  5.(2013洛阳统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  )

  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

  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

  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但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说明仍存在土地兼并;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说明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6.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慢慢分离

  B.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C.有利于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D.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解析:D 由材料可知,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掌握在佃农手中,这有利于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A、B、C三项分析正确。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7.(2013苏北四市联考)《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解析:C “三服官”是汉官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资多。故选C。

  8.(2013晋商四校联考)《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

  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解析:B 材料体现的是秦代官营手工业中实行产品刻名负责制,反映其对质量管理严格。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9.(2013洛阳统考)《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解析:B 材料大意: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自足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2013浙江模拟)明代,广东省规定炼铁“定山主以为炉首,立炉首以为总甲,收土民以为丁伴,择荒郊以为冶所,严巡捕以为约束,明保勘以为清查,时启闭以为聚散,定丁数以为撙节”。这反映了明代(  )

  A.“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B.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

  C.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很严格

  D.在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C 从材料中的“定”“立”“严巡捕”“明保勘”“定丁数”等表述可以看出,明朝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十分严格。A、B 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高考秘籍
获取2017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566高考"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各地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方式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报名时间

  2017年高考:九月需要关注的招生热点

  升入高三,怎样复习才能更高效?

  盘点:细数未来十年就业缺口最大的高考专业

  收藏:史上最全高三备战清单!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engchao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