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现在的高考:为何男生越来越考不过女生?

来源:考试吧 2016-10-9 11:29: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现在的高考:为何男生越来越考不过女生?,更多2017高考报名时间、2017高考模拟试题、2017高考辅导资料、2017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关注566高考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2017高考报名时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邵志芳这样说道。

  相信很多家长也已经注意到了,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女孩都更具有优势。成绩上,她们表现更好;班级管理上,女生干部更多,她们往往执行力更强,更能够适应处理复杂的综合问题;心理上,女生表现得更为成熟……

  女生高考录取比率上升,男生处于弱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呢?针对高考成绩性别差异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邵志芳副教授开展了“近10年高考试题难度的性别差异研究”。

  高考里,男生考不过女生了,

  男孩“全面”落后,你注意到了吗?

  2015年在安徽大学召开的一场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与会的各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对大学文科普遍存在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都表达了深切的担忧。南开大学中文系2015年招收82位学生,当中仅有10余位男生;北京语言大学女生比例则高达83%,校方甚至坦言自主招生“就为了招男生”。

  “以前大学录取的新生里,男生比女生多,这个问题还不太突出。进入以新世纪以来,女生表现比男生好,引起人们的反思。”庞维国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

  “中小学阶段男生多而专科、本科、硕士阶段女生多,凸显了‘女强男弱’的局面。”邵志芳介绍,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反映在高校攻读各学位的女生人数上,除了女博士生仅占36.93%不足半数之外,女硕士占51.65%,女性本专科生达到52.12%。但在基础教育层面,女生总人数却少于男生,全国高中女生所占比例为49.98%,初中和小学生比例则不超过47%。

  同样的,近年来,“状元郎”向“状元花”转变的趋势也已凸显: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其实,在2010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就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并且提出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在他看来,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男孩危机负有第一责任。一个教育体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使男孩和女孩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有专家认为,在高考中显现出来的这一危机,同样存在于中小学乃至大学学习当中。

  “人们一般认为,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 在对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的性别分布进行了统计后,有专家这样指出,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甚至有人提出,男孩的社会适应也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劳动力市场正逐渐向知识型和服务型社会转变,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其重要性也将日趋下降。男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先天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正如学者所言:“随着以服务和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不断崛起,人际关系和完成多重任务的能力成为职场必备,而这些都是女性的专长。”

  为什么男生逐渐在高考中落后了?

  2009年,布林等人对8个国家的教育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减少,美国男女学生的差距从1947年开始缩小,到1979年,大学录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过男生,并持续扩大。一项2010年的外国研究指出,加拿大高校录取的女生和男生比例出现显著落差,女生比男生高15个百分点之多。其他发达国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

  【专家解读】男孩女孩都是宝,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进步

  在一个家庭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受千百年“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往往优先保证男孩接受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大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对女孩也会创造条件让她读大学。这将会开发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资源,也将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许多人对于大学录取女生超过男生的评价是负面的,将其归咎于传统教育和考试中的弊端,这未必妥当。

  “在应试教育之下,男‘差生’越来越多,女‘优生’也越来越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表示。

  当前,上海高考录取率已达八九成,成绩差的学生中男生比较多,被淘汰的也多,所以总体上女生占优势。这种现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专家解读】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男生和女生认知能力存在差别,男生个体差异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女生整体较稳定,很好或很差的人数相对较少。

  如此一来,随着高考录取率发生变化,男女录取比也会发生变化。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绩完全相同,当录取率为50%时,男女录取人数各占一半;录取率小于50%时,被录取男生多于女生;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这些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提高,这是大学新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现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禁锢在几十平米的空间,以专心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作为以’奔跑’为性别特征、习惯在实践中学习的男生,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根据相关研究,女生在语言、识记、表达、运算等方面优于男生,现行考试制度,能够考察的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而男性具有优势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因为种种原因却难于考察。”有老师这样指出。

  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加文(理)科综合”,俗称“3+X”。3加X科目改革之后,高考科目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各占150分,在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三门中语文和英语两门为语言类科目,客观上对女生较有利。

  【专家解读】语文英语女生具有认知优势,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

  当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语文、英语和数学作为主要科目,研究发现,在语文和英语两门科目上女生较男生具有认知上的优势,而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考成绩性别差异。女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较好,而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在逐渐消解。

  就数学而言,男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创新意识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数据处理、运算求解、应用意识方面优于男生。总体而言,女生的优势体现在言语、知觉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男生的优势体现在科学、机械推理和空间能力等方面。

  但要改变考试科目并不现实,在考试方式和题型设置上照顾男生也未必可取,为了“拯救男孩”而采取人为的“扶持”政策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近年来,工科大学也呈现出女生增多的状况,“这些年,学校的女生的确多了起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关负责人今年5月表示,男女生的比例目前是3.5:1,十多年前的女生比例更低,为7:1,逐步过渡到6:1、4.5:1。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没有设置更多的文科专业。

  【专家解读】建议逐步探索在部分院校和专业加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完全以高考分数决定录取的招考模式,是导致一些院校和专业性别失衡的制度性因素。

  在欧美许多国家,包括如哈佛、耶鲁等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在招生时对生源的国别和地区、种族、性别等都有一个相对的比例分配。由于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不完全看考试分数,因此可以按一定的名额来自主决定录取。在这种录取体制下,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比较少出现性别比例与专业需求过于失衡的情况。

  当今中国在普遍实行平行志愿高考录取模式的情况下,无论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新生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志愿报考者的分数高低,高校很少有自主权。有些外语院校无法也不敢录取分数稍低一些的男生,导致部分院校的性别比例过度失衡。

  高考改革可以怎么改,这事儿专家怎么看?

  一个可能的改变措施在于,在考试中加强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多种能力考核。比如,在高考以及硕士入学考试的英语试卷中适当引入逻辑测验题,这样英语考试就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能力测试,对学生的能力考察也会更为全面。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

  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不完全看考试分数,因此可以按一定的名额来自主决定录取。在这种录取体制下,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比较少出现性别比例与专业需求过于失衡的情况。要维持中国高等教育部分院校与专业合理的性别比例,或者是降低外语科目的分值,或者是在英语试卷中适当引入逻辑测验题,而更根本的是逐步探索在部分院校和专业加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男孩危机”如何在教育中得到解决?

  方法一: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模式往往将“规矩”、“听话”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动、好奇的优点,在评价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点,这些孩子不得不收敛起自我个性,学会驯服和听话。久而久之,错过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发展阶段。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照顾孩子的天性实行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允许孩子张扬个性和活力。要让多元化、个性化教育评价落到实处,建立针对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许他们“闹一闹”,允许他们张扬个性和活力,多一些转化和爆发的机会,多一些耐心期待。

  方法二:引导男孩学会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动、更不服从,应试教育强调纪律服从和知识灌输,这种他律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甚至引来孩子的反叛,更好的办法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父母和老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示范。并且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他称赞与奖励,鼓励孩子将好的品质坚持下去,引导男孩们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有女教师提出,就算她关注幼儿的性别差异,由于自身的性别特征,在组织活动时,也会在无意中忽略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男生、女生统一评价,而这些评价更有利于女生获得积极认同。由此可知,教师队伍的偏女性化,也许会在无意中,制造更利于女生获得好评的机会,从而剥夺男孩早期获得赞许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高考成绩“女强男弱”现象的一个隐性影响因素。对于男生女生成绩差异的研究,不妨从教育的起点上找找原因。

  方法四:接受男生的成长期

  应试教育忽视男孩早期发展落后于女孩的事实。研究证实,在幼儿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都落后于女孩。如有研究显示: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在学业压力不断下移的今天,许多男孩已经跌倒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更加接受男生成长期更长这一现象。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高考秘籍
获取2017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566高考"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各地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方式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报名时间

  2017年高考:九月需要关注的招生热点

  升入高三,怎样复习才能更高效?

  盘点:细数未来十年就业缺口最大的高考专业

  收藏:史上最全高三备战清单!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engchao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