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新也认可这种说法。“北京乃至全国,所有的考试都是为高考做前期准备的。小升初、新初一分班考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涉及文学常识部分的内容。近些年中考的变化也很大,但都是围绕高考变化进行改革。2017年高考的这届学生,恰好是中考改革中频繁出现传统文化(考核内容)的那批学生。想必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沉淀,他们应该胸有成竹。”她认为,如果说大纲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就“有些夸张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新增的内容“不会太多,也不会太难”,“应该不会增加太多负担。但如果成为死记硬背的东西,那就会是负担。”
对此,程可新告诉记者,死记硬背其实正渐渐脱离学生们日常学习的主旋律。“现在的考试要求学生真的了解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不是背背书就可以,而是要真的去收集某些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发展过程,甚至是推测未来演变,同时还要求学生拥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而我们了解这些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研究相关典籍。”
她说:“现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灵活,原来所谓的套路,都已经逐渐被这个舞台淘汰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正成为现在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点。”
储朝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必要的。“每个人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个体,历史、过去的文化都是我们确定未来的基础。”他同时也强调,了解传统文化是为了成为健全的现代人,而不是为了回到过去,或者以过去的方式在当下生活。
他告诉记者,本次高考大纲将传统文化增加进来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试卷上,所起的作用有限。”
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包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资治通鉴》讲‘发于中必形于外’,就是指一个人外在展现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源自内在积累。所以真正要做到‘以文化人’仍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个人的内涵。” (完)





微信搜索"566高考"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各地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方式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报名时间
报考条件 | 2017年报考指南专题 | 报名费用
·后高考时代!考生和家长谨防这些骗局 (2021-6-23 19:48:22)
·2021高考成绩达不到这个分数 冲刺一本大学有点悬 (2021-6-11 10:08:06)
·2021高考今将全部落幕 考后要注意这些信息! (2021-6-10 9:28:02)
·2021高考报名人数:河南第一 四川是江苏2倍 重庆超京沪 (2021-6-10 9:06:14)
·2021年高考结束后 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2021-6-9 17:07: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