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 谁是最紧张的人,更多高考资讯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

  “报名照片最好选择蓝色背景,注意别穿校服,拍照之前把头发弄好,服装与背景颜色要搭配好!”近日,在一个高校自主招生家长QQ群中,一位来自河北保定家长的经验之谈赢得群内一片点赞。

  “要按照‘丈母娘选女婿、婆婆选儿媳妇’的标准准备。”有家长表示,“细节决定成败,考大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的战场。”

  按惯例,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一般在2月底前发布本年度自主招生简章。然而,今年元旦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战斗锣鼓就已敲响。

  连日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全国多个省份调查发现,培训机构的自主招生公益讲座纷纷开设,家长们更是早已奔波筹划,为考生通过自主招生初审“劳心劳力”。

  “为家长开辟的新战场”

  即将结束一个学期的紧张忙碌,武汉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小杨来不及松口气,寒假生活已经被自主招生的准备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即便有了全国奥赛奖项和市里单科名列前茅等强大的材料背书,小杨依然不敢怠慢。

  为扩充知识面,这个想报考历史专业的小伙子开始广泛涉猎《国史大纲》《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等经典书目。“尽量兼顾史学大家的作品,能够让老师在自荐信中看出我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资质。”

  家长们的忙碌来得更早一些。

  近日一些QQ群中广泛流传着武汉市一位女士专门请年假帮高三女儿准备自招材料的故事,挑动着众多家长敏感的神经。

  这位高姓女士虽然女儿高中阶段拿到了省级生物竞赛的奖项,满足华师、武汉理工大等学校历年来的自主招生要求,但她仍嫌材料单薄,希望能给女儿开到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证明。

  “自主招生干货贴,教你高考如何多‘捡’60分”“我考了673分,落榜清华,我败在了自主招生!”“超60万考生选择自主招生,无奖考生也能逆袭!”……记者在QQ群里发现,这样的文章标题总是吸引和刺痛着家长的眼球。

  “以前高考是挤独木桥,现在还有信息战、资源战。”武汉光谷地区有自主招生经验的家长徐先生说,自主招生已成为高考为家长开辟的新战场,以前高考家长有劲儿也使不上,但有了自主招生,家长就有了帮助孩子的途径。

  徐先生介绍,和身边有孩子高考的家长们交流中,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高考有时一分压倒近万人,如果通过自主招生,有5分到60分的优惠,是孩子考入名校的捷径。“自主招生赢得一小步,高考成功迈出一大步”。

  报名照片、自荐信、推荐信、各类证书、考试成绩单、社会实践活动资料……徐先生掰起手指一一列数,为不耽误孩子学习,家长一边在网上搜集信息,一边着手准备各种所需材料,奔波劳碌不辞辛苦。

  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部程猛等人的研究显示,相较于统招生,自招生父母受过高等教育以及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比例明显更高;自招生群体中来自省级和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学生更多。

  这样一个高素质群体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

  为帮孩子获得心仪高校的自招初审,徐先生身边一位朋友托关系找熟人,把孩子暑假送进当地一家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获得了该实验室从事社会实践的证明和教授推荐。凭借这些材料,他的孩子顺利通过目标院校自主招生的预审。

  不断加剧升级的比拼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甚至亲历过一个直接造假案例。

  华中某城市一高中生在社区创办起一个针对社区孩子的活动室,辅导孩子们在假期一起写作业、看电影、玩游戏等,成了社区孩子们的乐园,其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还得到了美国某著名高校教授点赞。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实地走访却发现,原来这只是家长为这个高中生谋划的一个秀场。社区多位居民反映,这个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过活动,“媒体去采访的那天,事先特意将孩子们召集过去,平时都是‘放羊’的状态”。

  培训机构招生火爆

  日前,长沙市政府采购网的一则公告引发了众多关注。

  这份来自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的自主招生培训服务竞争性谈判邀请公告披露,该校邀请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性谈判采购活动。采购项目为宁乡一中自主招生培训服务,项目预算高达80万元。

  培训目的是使宁乡一中2018年、2019年高考毕业生突破“985”“211”院校高考录取人数超越历史数据,让更多的优秀学员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获取加分,最终提高参与中学的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录取人数。

  宁乡一中项目采购的背后,是自主招生培训机构招生火爆的市场。

  记者加入一个名为“自主招生”的QQ群发现,成员已达1214名。群公告内一款“2018版自主招生目标高校和专业选择”的软件,发行价格为每套600元人民币。

  群主介绍,该软件汇集近9万条自主招生信息资料,涵盖了今年自主招生高校的全部招生专业信息。综合考虑区域和城市、一流大学层次、报考科类、报名要求、详细的优惠政策、自荐和推荐资料要求等,最终帮助考生确定心仪的目标高校和专业。

  一家名为“海风教育”的培训机构招生咨询人员介绍,不同高校的要求不同,考试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只要家长交4万元学费,他们可为考生提供自主招生一条龙服务,包括学校选择、开具证明、材料书写、后期的笔试面试指导。

  “我们机构对自主招生研究近10年,可根据申请院校的所需条件包装孩子。” 这位咨询人员还作出承诺,“如果最终没有通过自招考试,我们将会退还一半费用。”

  “论文、专利我们都能‘包发包上’,孩子在面试前我们会给他进行针对辅导,模拟面试,帮孩子答到点子上。”他声称,“自招通过率在85%以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整理2017年90所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时注意到,超过40所大学对高中生“刊物发表、出版专著”提出资格优先条件,而这些刊物的级别大多要求都在省级刊物以上,学术论文或者文学作品,数目从1篇到2篇不等,且必须为第一作者、所发的文章与报考专业相关。

  火爆的培训市场中鱼龙混杂,承诺代写论文、保证通过率的机构不在少数。

  记者以家长名义找到一家培训机构。其声称,只需交纳9800元,就可以享受到“一对一初审代理服务”。

  “以学生的名义,在省级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代发论文。”该咨询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评审专家怀疑,他们代写的论文会结合考生报考的院校、专业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做培训七八年,肯定也是有经验的呀,但是不能说百分之百的保证”。

  一位从孩子高一起就开始关注自招动态的家长在“自主招生”QQ群中愤愤地说:“接触的机构有四五家,开始还感觉不错,后来一说到保过初审、复试,卖论文专利证书,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显然机构没有走正规程序。”

  这位家长认为,因为“无成绩、无奖项、无专利”的“三无考生”很多,家长们都容易被培训机构的各种专业话术洗脑,盲目跟风,导致市场需求很大。

  “培训机构居然把自己弄的证书说是省级二等奖。”QQ群里河北唐山的一位家长回忆起去年帮孩子准备申请东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材料时的情景,“机构的人一直给俺电话不断,还说原价三万八,优惠价9888。”后来经业内人士提醒:“真的省级二等奖盖的是中国化学学会的公章,不是xx省化学会的公章。”

  “高考捷径”功夫在平时

  湖北襄阳五中冯长春老师介绍,作为湖北省知名的重点中学,该校每年有15人左右能拿到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加分,其他的重点大学更多,“这些人从高一就开始为自招做准备。”

  该校从高一就组织对高考自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请大学里相关专业的教授来学校授课;组织学生去大学里培训实验和理论;平时每周开展两次“自招学习角”活动,学生一起探讨感兴趣方面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包括天文、机器人、工科、核物理、化工、生物工程等。

  在他的观察中,近年来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很多家庭也是从小注重孩子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其动手能力、阅读习惯、不服输的性格、合作伙伴关系等。

  从他的经验来看,知识面广、功利色彩不强、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学生更易通过自招考试。“不一定总分高的孩子通过率就高,学校培训也基本不以加分为目的,主要是培训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通过自招一般都是水到渠成”。

  这些观点和做法与许多顺利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经历相吻合。

  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吴冬晴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理想大学的受益者之一。高中时,她曾在课外阅读《苏菲的世界》《存在与时间》等哲学入门书籍。“《半月谈》我每期都看,也会有意识地运用里面超出现有知识水平的词语来分析一些时政问题,这种思维训练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在自招笔试面试环节也直接受益”。

  在她看来,专门针对自招临时搜集材料或进行突击式补习的行为已经偏离了自招制度的初衷,考生报名之前应该思考,“是否通过积累而拥有学科底蕴?自己的综合素养是否适合该学科?”

  湖北省丹江口市杜先生的女儿杜迎霜在2014年自主招生中以文化课湖北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清华大学30分的降分优惠。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女儿并没有报班特意进行培训,正常填表,正常报名,“功夫在平时”。

  针对一些市场乱象,华中某重点高校招生办从事10多年招生工作的陈老师劝诫考生,论文切忌他人代笔。“只要是发表过文章或者专利的,首先请你到一个房间里来,专家就和你谈作品,基本上几句话就问出来了”。

  他坦言,高校希望招收真正在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自招不是为了解决上学这个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那些真正热爱但上不了学的学生的问题。”

  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永存博士看来,自主招生政策能让一部分有特长的人脱颖而出,不被高考淹没,为很多在某一领域拔尖的人才开辟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刘永存认为,家长应当理性地看待自主招生,合理地评估自己的子女有没有参与自主招生的潜能。考生自身如果没有硬实力,即使家长在前期准备材料时使尽浑身解数,考生最终也很难通过自主招生。“会在笔试和面试环节被淘汰,成为最终通过的数十甚至上百比一中的分母”。

  他同时建议,高校应增加自主招生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比如,高校公示入选名单时,在官方网站上详细地公示每一个入选者的荣誉成就、事迹材料。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会保护高校的声誉。“家长即使弄了很多假材料,最后不能达到自主招生加分的目的,那不良市场慢慢地也就萎缩了”。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最新2018最新资讯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别以为志愿填报是高三的事!现在不准备就晚了!

  2018年高考各科备考资料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考试吧整理: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各科考试大纲

  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最新信息!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o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