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
——“五四”十大精神
【导读: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01.青春
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春向阳,不负芳华,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梁启超说:“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前仆后继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
青春就是要见山见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
李大钊说:“人失其青春,则人无元气。”
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境;青春永不会散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2.启蒙
鲁迅说:“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五四”精神最主要的是启蒙,是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对国民进行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遗憾的是未能最终完成。
所以百岁高龄的马相伯,临终前痛心地说:“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国人叫醒。”
马相伯是复旦大学创始人,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另一个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师。
03.救世
梁漱溟说:“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五四”时期,有各种“救国论”,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等,还有“东方文化救世论”,代表人物有梁漱溟。
1917年10月,梁漱溟在湖南目睹军阀交战、民不聊生的惨景,心中悲悯,写成《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并自费印刷千册散发,后来他放弃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到农村去做乡村建设,都体现了救世济民的精神。
04.包容
蔡元培说:“大学之大,因其无所不包,各种言论思想均可自由,但亦不必出于互相诟骂。如各有主张,尽可各自鼓吹自己主张之长处,不必攻击或排斥他种主张。”
蔡元培主办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教育方针,聘用留过洋的新派人物,也聘用精通传统学问的旧派名家。
梁漱溟本是一个没有考上北大的中学毕业生,由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认为是一家之言,就聘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05.自由
陈寅恪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历史学家陈寅恪,虽然没有文凭,却是学贯中西,号称是“读完了中国书的人”,又精通20多种外语,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虽然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所写,却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
06.奋斗
梁启超说:“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明确的目的加上积极的心态,是一切成功的起点。
李大钊说:“无困难之字,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生命就是一股激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07.担当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不遇盘根错节,不能辨别利器,大时代中有些牢骚,不足惧;大时代中的大担当,最可贵。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
08.传承
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五四”精神的来源不全是西方思想,更多是对传统的一种有选择的传承,其实就是反传统,也要建立在对传统的充分了解上。
像钱玄同“把古书扔进茅坑”“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之类的言论,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钱玄同本人在晚年,也对自己早年的极端言论表示了后悔。
09.开创
“五四”运动带来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人人平等,男女平权,恋爱婚姻自由等等,处处都显示出开创精神,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研究语言学的教授刘半农,打算搜集方言中骂人的话,编一本“骂人专辑”,于是他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粗话启事”,公开征集全国各地的骂人话。
大家都来和他开玩笑,赵元任来到他的宿舍,用湘、川、皖等地的方言骂他,周作人也来用绍兴土话骂。
刘半农后来去拜访章太炎,被章太炎又用古语中的粗话大骂一通。
10.笃实
胡适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胡适考证《水经注》,花了二十多年的工夫,写了二百多万字,正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不可空论,德不能空谈;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
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10大五四人物,50句经典言论,重拾五四精神!
儒家之风
【导读: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陈寅恪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点评:
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只是贪婪地吸收知识,不去考什么博士学位。尽管没有文凭,他却学贯中西,非常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虽然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所写,却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
梁启超
1.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2.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5.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7.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点评:
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同时他也是“新思想”的策源地。以《新青年》为标识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
蔡元培
1.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2.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3.对于读书和做事,都要存一种诚心,凡事只要求其尽责在我,不可过于责人。
4.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5.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做学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书熟读了,就算完事,要知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去。
点评: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独秀
1.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2.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4.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于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余地。我们尽可前无古人,却不可后无来者;我们固然希望我们胜过我们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不如我们的儿子。
点评:
陈独秀过于书生意气,性情偏激,放浪不羁,有真知灼见也有极端言论,比如那句让人不能接受的“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
书生意气的人只适合做学问,但陈独秀偏又投身政治。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李大钊
1.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2.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的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4.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点评:
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
胡 适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6.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
胡适说,“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他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尽管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毁誉参半,毕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鲁 迅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8.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点评:
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
钱玄同
1.人到四十岁都该死,不死也应枪毙。
2.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3.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4.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烛之明努力去干。
点评:
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傅斯年
1.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2.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3.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4.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学校也正如此。
5.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点评:
傅斯年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学术,曾经代理北大校长,1949年1月去台湾,1950年12月去世。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罗家伦
1.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3.中国人向来很少人坚持他特有的思想,所以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思想。
4.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就会跟着透过去。
点评: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他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罗家伦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一生以从政为主。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21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君子和小人 (2021-4-25 14:59:27)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数字中国 提前积累不吃亏 (2021-4-25 13:50:54)
·2021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抗击疫情写作素材100句 (2021-4-25 13:41:35)
·2021高考作文热点:两会 (2021-4-12 18:46:34)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文化类 (2021-4-12 18:21:4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