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需扮演4个角色并谨记这六忌六要
有人认为,高三考学生也考家长。的确,对于家有高三生的家长来说,这一年是特殊时期,从照顾孩子的身心到饮食,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到专业兴趣等都是对家长们的考验。
家长要当个多面手,扮演好多个角色,要做好考生学习方法上的助手、学习过程的秘书,时间安排的管家,危机管理的专家、饮食上的营养师等。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高三家长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对新一届的“考爸”“考妈”有所帮助。也欢迎更多的“过来人”家长与我们分享你跟孩子一起度过高三这一年的心得体会。
需要扮演好的几个角色
学习督导员
考生进入高三后,随着学习、复习及各类测试节奏的日益加快,课业负担必然比以往加重不少。如何在学习方面助孩子一臂之力成为不少父母的难题。
在某高校就读本科的小王回忆说,在高三备考中,父亲为她整理出错题集。在备考进入最后三个月时,错题集在学业漏洞的梳理、弥补方面给了她巨大的帮助。小王回忆,父亲是在参加首次月考后的父母会上,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督促孩子建立错题集的必要性。考虑到她每天都有新的学习任务,全家经过商量后,决定由父亲担负起每周汇总、归纳并腾挪她各科目考试错题的任务。“不要小看这项工作,在老爸的辛苦付出下,我可以比其他同学更早、更清楚地通过错题集掌握自己学业上的薄弱地带,更有针对性地弥补疏漏。”
相关专家表示,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直接在备考复习中帮孩子解决课业难题不易实现,但也不是仅能在一旁干着急。父母可通过与孩子任课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配合老师做好课下的督导工作。此外,在孩子备考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父母可协助孩子做一些简单而费时的资料梳理工作,这样既可帮孩子节省时间和精力,也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一举两得。
信息采集员
由于高三生在这一年学习时间比较紧张,花大量时间关注招生政策不太现实,这项重任就落在了家长的身上。曾出现过一些高三生家长未能及时就位,直到来年的四、五月份才开始“恶补”高考的相关政策的现象。
孩子刚刚步入大一的家长许先生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作为高三家长们的‘学长’,建议大家从平时就多注意孩子的报考意向,早点了解高校招生政策。像高校录取情况、专业情况以及录取时间等等,这些都可以提前收集到的。提前做好收集工作,到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慌了阵脚。”
专家建议,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得高校招生政策,并且在收集大量信息后,做好筛选工作,把孩子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
心理疏导师
“心理导师”近些年逐渐成了考生父母的一个头衔,但成为一名称职的“心理导师”却不是件容易事。
身处高考压力下的孩子难免在情绪上出现波动或是焦虑,导致心理失衡,整体状态受到影响。有专家表示,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高三生都可能会在大考之年产生或大或小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当孩子出现此类情况时,父母要结合其性格,分情况进行疏导。如果孩子性格外向,父母可尝试采取较直接的方式,与孩子分享受挫后的感受,在孩子“一吐为快”后,再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找出解决办法。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父母不妨考虑引导孩子尽快找到比较信赖的长辈或是朋友,帮孩子打开心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平稳完成后续备考任务。
此外,“考爸考妈”在关注孩子情绪、心理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父母淡定的处世态度会以正能量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生活保障员
相较于前两个角色,“生活保障员”的角色听起来似乎寻常些,“考爸考妈”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殊不知,小角色要想演出彩更要多费心思。
刚卸任“考妈”头衔的刘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最初也因用力错位给孩子造成了困扰。刘女士夫妇都是医生,工作较忙,孩子自小由老人照顾起居。去年孩子临开学前,刘女士与爱人出于过往对孩子疏于照顾的愧疚心理,商量后决定搬回父母家打理孩子每天的起居。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一家五口的正常作息被打乱。开学不到一个月,一家老小都疲惫不堪。
科学、规律的作息是具备良好精神面貌的前提。对于高三生而言,稳定的家庭氛围、父母给予的适度关注是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专家表示,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大考之年随意改变以往的起居规律。另外,在生活方面也无需刻意提高孩子的待遇。维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在季节更替时提醒孩子注意穿着,一日三餐在兼顾孩子口味的同时做到按时令、按能量供应即可。
六忌
一忌贪多求全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备考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
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参加高考,其负作用是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和考场发挥。
三忌白昼颠倒
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期望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成绩和智力差别,总想着让孩子出类拔萃、进名牌高校。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忌刺激施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嘴上,无休止地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孩子从内心对高考产生恐惧,更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六忌过分干预
许多家长认为,到了高三,特别是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六要
一要心平气和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成绩下滑是由于情绪紧张,是考试题目过难,是复习计划有偏差,还是基础知识不到位?还是考试技巧不掌握?还是学习没有努力?并从中发现不足,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你越自然,孩子也越放松,越有利于孩子的复习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二要家庭和谐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静的港湾,家长应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这个阶段家里客人要少些,应酬也要适当减少。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即使有了矛盾也应该放一放,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耽误复习。多和孩子共进晚餐,谈论愉快的话题,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带孩子到户外踢踢球,散散步,听听音乐,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疲劳。另外,应讲究家庭民主,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
三要缓解放松
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四要杜绝唠叨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五要经常交流
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接触与联系较少,传统的家访活动基本没有了。因此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的机会和途径也少了,家长要经常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孩子的成绩在哪个层次,把握和分析孩子的各科成绩,给孩子一个可行而可靠的建议。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六要赏识信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才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要对孩子说你能行,你是好样的。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在乎家长给自己买了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会使他们很满足,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如何根据位次选择大学 (2021-1-13 13:32:08)
·2020年高考怎么考?快来看看这份“官宣” (2020-1-8 12:56:42)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办法 (2018-11-23 17:18:15)
·2019年高考英语听力机考第一次满分不安排第二次考试 (2018-11-23 17:13:07)
·宁夏2019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报名办法 (2018-11-23 17:11:3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