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谦让遇到竞争:德者与利者,若能共存,善莫大焉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一个关于求职的帖子广为流传。某公司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许多应聘者在现场争抢着面试,其中一位应聘者却几次让别人先进考场。最后,公司负责人对他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他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
谦让是一种美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难道就真的不适合吗?传统美德与竞争意识的关系就真的是对立的吗?
要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导引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审清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抓住关键词——谦让、美德、市场竞争。据此,材料的主旨含意便是:在市场竞争下,谦让这种美德还需不需要,是谦让重要还是竞争重要?于是,就可以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这三个角度入手,来进行审题立意,即:
(1)市场竞争中仍然需要谦让这种美德。
首先,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古往今来,许多人或为人处世,或建功立业,或修身养性,都是胸怀着谦让这种美德的。先贤孔子毕生讲求温良恭俭让,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蔺相如对功业与同僚的谦让,使得廉颇负荆请罪,东汉文学家孔融对兄弟的谦让等等,都是明证。
其次,谦让这种美德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仍然有其重要作用。例如,谦让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如乘车、就餐谦让可以保持良好的秩序;在国际交往上,适度谦让可以减少他国的戒备心理,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发展友好关系。
(2)市场竞争下重要的是锐意进取,过分谦让显得不合时宜。
首先,在市场竞争中,过分谦让会让人感觉你没有水平,从而丧失很多机会。例如:中国许多大学生在外资企业面试时,往往显得很谦让,结果被弃而不用。
其次,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企业和国家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不盲目谦让,锐意进取才会取得成功。例如: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面对洪州都督阎公让客人先作序的假意之请,他不学他人的谦让,而是写成了那千古绝唱《滕王阁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方正集团等,日本、以色列、美国等,都是积极主动,锐意进取才取得成功的。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要锐意进取,该出手时就出手。
(3)市场竞争下谦让和进取各有其价值,该谦让时要谦让,该进取时要进取,二者并不冲突。
进取与谦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发展上的,后者是道德上品质上的,一个在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人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在道德上谦让的人。
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宜。议论文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散文写成议论性散文比较合适。无论哪种文体,都要让读者清晰领会到你对材料的感悟和深层次的思考。
佳作展示
无美德,凭何竞争?
□习翔
自古以来,美德便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战乱纷飞,无论是诸侯争霸还是和平盛世,人们崇尚美德,追求美德,坚守美德。然而,当时代的车轮越走越快,当时间的钟声在新世纪敲响时,我们却看到许多人竞相追逐着权力、金钱,将美德抛至历史黯淡的星空。
的确,在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竞争就像沸腾的地核,在巨大的压力下翻涌着。人们总是寻找着地壳中的裂缝,希望率先喷薄而出。但竞争激烈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抛弃美德?不,真正在竞争中胜出是离不开美德的。
当材料中的应聘者因为谦让而被弃用时,我愤怒了,这是一种怎样畸形的竞争观啊?难道公司只希望录用那些一心往上爬,那些为了利益而从不谦让的丧失美德的人?难道公司的老总认为自己的公司充满战争的硝烟才能发展壮大?当“三鹿”从中国乳业巨头到迅速覆灭时,我们明白:一个公司,若只有竞争意识,而无道德意识,无论其如何壮大,也必将走向失败,甚至灭亡!
而某公司所谓“锐意进取”的人,真的能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在短期内,我们的确能够看到这样的人能为公司赢得市场,而就长远来看,只求“锐意进取”的人往往会不择手段打压对手,使行业陷于无序竞争的深渊。这样的人,这样的公司,就像泛滥的水葫芦,虽然在初期涨势凶猛,但因为其“锐意”地侵占每一片水面,就迟早会被人们一颗颗捞起,扔在干涸的陆地上,以致枯死。而且,“锐意”的人不仅对外“锐意”,对自己内部同事亦是如此。他们难以团结他人,难以带动团体发挥更大的力量。在他们的公司里,永远只有竞争的战火,而无谦让团结的芬芳。试问,一个不团结的集体如何与外部竞争?
然而,一个高尚的人,却可以在一片称赞中赢得竞争。著名的金融家乔治·皮博迪当年在一家商店做员工时,一天一个老妇人来买东西,但她需要的东西店里没有,乔治并未冷冷对待妇人,而是热情地领着她来到其他的店里,帮妇人买到她所需要的东西。乔治的做法看似在成全对手,与竞争相去很远,但其品德使店里的生意慢慢变得空前的好。由此可见,当一个公司的员工以美德立身,以高尚为先时,他们会在民众心中树立起不倒的声誉。而良好的声誉,正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若想在未来全球竞争环境下“悠然见南山”,必须重拾“美德”这朵菊花。让渐行渐远的传统美德如东篱的菊花,愈开愈美,笑迎世界。
点评:文章开头从历史的角度论述美德的作用,给人以厚重感,然后顺势一转,写美德在当今的失落,转得非常有力,由此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论证部分先紧扣材料内容进行评论,接着以“三鹿”事件加以印证,凸显出“只有竞争,没有美德”的危害。然后列举金融家乔治·皮博迪之例,论述美德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议论的力度。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意味深长。较强的辩证色彩,形象化的比喻,强烈的情感,给文章增色不少。
唯美德之花俏天下
□张欢
万物盎然,百花争艳。
梅花那白里透红的淡然之貌与独傲霜雪的品性令我如痴如醉;荷花那亭亭之柔美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让我心动不已;菊花那淡香怡人之容与淡泊名利的节操使我为之倾倒!
古往今来,有多少个文人墨客拜倒在它们的脚下。沉思片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天然之容貌,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所散发出来的美德之香。所以千百年来,它们在繁花竞争之中永俏不凋。
花如人,人似花。人欲成为竞争之中的真正胜者,也须学花之品德。花有其容颜,人有其才华;花有其美德,而人则未知。在竞争之中成与败的关键,往往就是这个未知所决定。但大多数人被眼前之利所蒙蔽,常常抛弃这一点。
材料中的应聘者是一朵在竞争之中的美德之花。在残酷的竞争之下依然能独守谦让之德,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
公司不看重他,这决不是他没有“锐意进取”之心,而是公司负责人的无知。应聘者与其他人一样,也是为了梦想而竞争。但他比别人看得更远,因为他懂得:美德是竞争大厦的根基,无美德的支撑,大厦终将轰然倒下!
一个将竞争与美德融为一体的人,是个有远见的人。在竞争之初,美德也许会影响眼前的利益。但是,久而久之,美德之光将会照亮别人的心,你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任、尊重,最终成为竞争的强者,雄霸天下。相反,一个缺少美德的竞争是注定要失败的,眼前的所谓成功也是水中月罢了!
春秋之时,各诸侯国为争“霸主”之位,激烈竞争。晋文公攻打原国,与大夫约定十天为期,十天到了却攻不下原国,晋文公为了不失信于天下,在只要再坚持三天就可成功的情况下,坚决鸣金收兵。原国人为文公信义之德所折服,于是主动归顺晋国。之后,卫国人也甘愿归顺晋国。
晋文公不愧为“五霸”之一,以其信义之德,不费一兵一卒,使两国归服。可见,竞争与美德相融的力量犹如那不落的太阳!
一个企业欲在竞争之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在其背后必定要有高尚美德的支撑。
我隐隐约约听见三十多年前海尔老总猛砸劣质冰箱的重锤声,是那么的强劲有力。他砸碎的是欺骗与自私之心,而得到的却是亿万人的信赖,是几十年的持续辉煌!
我也隐隐约约地看见“三鹿奶粉”事件中那些企业大厦倒塌的瞬间,是那么的悲凉。大厦顶端压着四个大字——道德沦丧!
假如竞争是那奔腾的万马,美德就是马儿强壮的四蹄;假如竞争是那远航的船儿,美德就是在风中飘然的巨帆;假如竞争是那空中高飞的雄鹰,美德就是那强健的双翅!
百花之争,唯有美德之花能永俏于天下!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匠心独运,将美德比作鲜花,比喻论证使得议论较为生动。对材料中应聘者行为的分析较为独到深刻,既分析了他谦让的一面,又分析了他本质上具有竞争意识的一面。接着举出晋文公攻打原国这一事件,分析晋文公将“竞争与美德融为一体”,最终赢得了胜利。文中最后举出“海尔砸劣质冰箱”“三鹿企业倒塌”这两个典型材料进行对比,非常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观点。本文的语言简洁明快,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结尾部分,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有力地凸显出了主旨,极富感染力。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编辑推荐: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卷点评 (2019-6-8 22:55:25)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卷点评 (2019-6-8 22:55:25)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卷点评 (2019-6-8 22:52:25)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思想政治试卷解析 (2019-6-8 17:30:32)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试卷点评 (2019-6-8 17:26: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