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正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2019全国语文试题:家国情怀浓

来源:澎湃新闻 2019-6-7 12:42: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2019全国语文试题:家国情怀浓,更多关于2019高考答案、2019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三、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1.博采古今艺术,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语文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

  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2019年语文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艺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全国卷中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的形象美,也有《阿房宫赋》雄壮的建筑美,还有《赤壁赋》中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美,《题许道宁画》的淡雅之美,《插田歌》中的劳动之美,北京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的墨梅清姝气质之美,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的自然之美,都使考生获得美的滋养。全国Ⅱ卷莫泊桑《小步舞》以其“含而不露”的写作风格娓娓道来,塑造了酷爱艺术的舞蹈师夫妇形象,考生可以领略到文学大师深刻的艺术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博大精深,润泽后世。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阐释了伟大诗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诗歌成就,使考生在审美陶冶中认识到成就一代诗圣的原因。全国I卷关于古琴艺术、Ⅱ卷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以及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书家和善书者》、上海卷以音乐的“中国味”为主题的作文,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现代文阅读《北京的“大”与“深”》,旁征博引、情趣盎然,导引考生游历京城,品味深厚的历史感与鲜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思考。

  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考生辨析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能力,升华人生境界。2019年语文试题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天津卷现代文阅读《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一文,考生可以领略到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的旖旎风光之美,感受萨丽娃姐姐的奋斗精神,激发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向往。北京卷的微写作题,直接考查对《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红楼梦》等名著的理解,启发考生品味经典,思考社会,实现美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2.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美好,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歌颂劳动价值,倡导热爱劳动。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思考劳动意义,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辛勤、诚实的劳动都应受到推崇和尊重。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表妹》,通过表现一对表姐妹在溪滩浣衣的场景,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关注体坛热点,激扬体育精神,引领健体励志风尚

  体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今年语文试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参与意识,深刻领会体育中包蕴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2019高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9年高考作文
获取2019高考成绩查询
获取2019高考分数线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9年高考答案pdf下载 | 2019年高考真题pdf下载热点文章

  2019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9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9高考作文

  2019高考语文答案 | 2019年高考数学答案 | 2019年高考英语答案

  2019高考志愿填报 | 2019高考成绩查询 | 2019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