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辅导 > 正文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教材“关键词”

来源:考试吧 2020-2-19 18:03:4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教材“关键词”,更多2020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获取相关信息。

  必修三《文化生活》关键词句归类

  一、基础(基本)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二、根本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集中

  ◇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决定

  ◇一定的文化由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P104)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五、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六、关系

  ◇人与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七、特点(特征)

  ◇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八、表现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九、途径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途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十、核心(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十一、独特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十二、特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十三、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传递、沟通、共享。

  ◇教育的特定功能: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十四、动力

  ◇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十五、主体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十六、实质(本质)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主要(重要)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十八、正确态度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十九、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十、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十一、形式

  ◇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二十二、包括

  ◇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十三、内涵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十四、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高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0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2020年高考作文
获取9套高考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高考真题答案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获得高考备考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推荐:

  各科目2020年高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考点汇总

  春晚上2020年高考各学科考点汇总

  2020年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三十六计总结

  2020年高考英语:123组常考形似单词大区分

  2020年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必背短语500句

  2020高考语文备考必背:112句必考古诗文汇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