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满分作文36计

来源:考试吧 2020-3-22 14:43:1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满分作文36计,更多2020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获取相关信息。

  36计之21:巧裁云锦,妙串珍珠——怎样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文章才显得丰满。高考作文的丰富材料来源于日常的积累,也需要掌握一些选材用材的方法。

  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简便实用的用材方法。

  1.用排比句,铺排材料。

  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 ,考生可以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材料,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考生写的满分作文《说“安”》:

  说“安”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栋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谤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是那么合情合理。

  林觉民的壮烈来自对妻子的薄幸,一纸《与妻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千古的美名,可谁又曾想到那可怜的如花娇妻凄苦迷离的下半生呢?唐玄宗的沉沦迷醉似乎扯到杨玉环的纠缠而变得更加容易被宽恕,那又何须吟上一首《长恨歌》来歌颂其天长地久?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他的情圣身份抵过“乱臣贼子”,但为什么陈圆圆变成了“祸水”而遭人鄙弃?纣王好色淫乱,民不聊生,但为何总说妲己是祸国的元凶?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经受亘古不变的猎风与沙石的吹打,而换取和平免受战火?是王嫱,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子,她为大汉朝撑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宁的天空。

  那么是谁“回眸一笑百媚生”放弃了名声和深爱的人,远赴吴国,为自己国家的胜利奉献了一切?那个“沉鱼”的浣纱女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得国家能安定团结。

  那么又是谁“无字碑头镌字满”,功过留与后人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兴科举、用贤能,治国严谨,兴修水利,广开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由明妃到武皇,女子亦能独撑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文章以“析字”手法开篇,引出对女子功劳的肯定——女子是一家栋梁。主体部分先以林觉民、吴三桂、唐玄宗、纣王四个人物打头,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为四个女子鸣不平,驳斥历来所谓“红颜祸水”的论调,接着采用驳中立论的方式,以三个设问句引出王昭君、西施、武则天三个女子的功盖天下的事迹,三段构成排比,有力地反驳了传统的观点,使读者坚信:女子使国安,女子使家宁。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气韵流畅,文采飞扬,文思敏捷,超出常人。

  2.引用诗文名言,充实材料。

  恰当的引用,不仅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能显示考生的文化修养,特别适合考场作文使用。

  请看2005年高考中山西一考生写的《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听此声,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

  二日风雨大作,恍惚中,传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早已唱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早已没有那样的豪气与洒脱。意外吗?是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不都是女儿身吗?为何这易安却黄花独立舟头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难,将所有的怨愁铺于纸上,夫君的失踪,当朝者的无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锐气,将所有的一切化作字符,化作黄花,化作眼泪,凄凄惨惨……

  三日风雨大作,朦胧中,传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剑指长空,辛弃疾策马而来,那是怎样的威风,怎样的气魄!那人有着怎样的豪迈,怎样的热情!但是,当他牵过马,他却一声长叹:马已老了。意外吗?是的,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吹角连营的将士,是要斩尽匈奴,抗击金人!不,不意外,因为一次次的请战无效磨钝了他的剑,一遍遍的无功而返劳累了他的马。他笑他自己白发已生,只有将一腔的热情挥于纸上,警醒后人……

  风雨过后,阳光普照……

  他们的人生抉择出人意料,本是壮志凌云,却落得对酒当歌的愁绪。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虑,埋没,归隐。也许他们不愿意借酒浇愁,而是“风雨”所迫!

  风雨,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

  人生,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抉择。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

  为了使“那些人生”更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选取了三个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诗人——李白、辛弃疾、李清照,为了丰厚文章的人文底蕴,考生选取了三位诗人五首诗中的著名诗句,在诗歌的吟诵中,感悟历史,参透社会人生,深刻地阐释“出人意外”与“情理之中”的关系。

  3.红线串珠,组合材料。

  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断,每一个小片断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考生写的满分作文《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即便是一滴水,也会折射整个世界。

  ——题记

  我是公园中的一滴水,挂在清晨的树叶上。在一滴水的短暂的生命里,我能否看遍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睁大着眼睛,好奇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一

  这时,一对年轻的情侣牵手而来。他们互相依偎在公园的长椅上。

  姑娘依偎在小伙子的怀里问道:“如果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而你不会游泳,你会跳下来救我吗?”

  小伙子想了想说:“我会找个会游泳的来救你。”

  这下姑娘可不高兴了:“等你找人来,我都淹死了,你根本就不爱我。”

  小伙子慌了:“怎么会呢?找人来是为了保证你的安全,我跳下去不是瞎搅和吗?”

  姑娘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说“好吧!那买一根雪糕给我赔罪。”

  原来爱情不只存于海誓山盟之中,它更存于平常的小事之中。

  二

  这时,又有一对母子拿着一块面包而来。从他们的衣着看,他们似乎很穷。而此时,他们正在争论着谁吃这个面包。

  “孩子,你吃吧,你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不,妈妈,还是你吃吧,你也好久没吃了。况且你身体不好,我年轻,挨得住。”

  “这怎么行,你还在长身体,妈妈一把年纪了,饿一下没关系。”

  “妈妈,那我们一人一半吧。”说完,孩子把面包折成两半,但他把大的一块递给了母亲。

  原来,亲情不天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细微的小事才把他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

  这时,又来一个小男孩,他正剥开一块糖往嘴里放。(这时,)恰好来了一阵风,糖纸随风飞了起来。小男孩赶紧追赶着飞舞的糖纸,终于,小男孩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糖纸,他高兴地把糖纸扔进了垃圾箱。

  原来,一个人品德高尚与否并不只是舍己救人等,像捡垃圾这样的小事不也体现了小男孩的高尚品德吗?

  阳光终于冲破云层,我在霞光中缓缓上升。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还是从这些小事中体会了世界的美好。所以,请你不要只注视伟人伟事,多观察身边的细微之物,你会看整个世界,在有限中看到永恒的光芒。

  文章可谓“形散神聚”的典范,表面上看三个事件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这里却用两条线将其连结在一起,一是一滴水的所见所闻,二是平凡小事中体现出的人格美,考生巧妙地采用拟人手法,将三个形象的画面编织成一篇美文,构思新巧,内涵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

  平时注意积累材料是基础,考场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是关键。考生要认真研读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从中汲取选材用材的经验,并在训练中有意借鉴,达到运用自如。

  36计之22: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怎样丰富

  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那么,怎样在考场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

  1.综合描写现丰满。

  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反映。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之所以立体丰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鲁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应该强调,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

  2.立体展示塑丰满。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3.历时变化显丰满。

  就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如高吉波写的《雪地里的红棉袄》: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坑,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有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

  “30年前,我8岁”“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三句话单独构成段落,既分别引出一段生活故事,又是一个珍珠链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链条上,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磨难使嫂子发生的变化,嫂子的红棉袄的颜色由红而蓝而黑,暗示嫂子由少妇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写尽生活的磨难和嫂子对家庭的奉献。

  综合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特别是富有思想、情感内涵的细节进行细雕细刻,并注意人物性格多侧面、动态性的刻画,是人物形象丰满的可靠保证。

  36计之23:意境深远,意蕴丰厚——怎样丰富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创设意境的方法:

  1.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艺术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高考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文章开头便用“残阳、焦黑”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长戈零落、死亡的气息弥漫、楚军将士战栗”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的词语描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为英雄的活动铺设相得益彰的背景。人物一出场作者便为战败之际的英雄勾勒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肖像——“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其中既有英雄失路之悲,也让读者窥见了英雄心灵深处在“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两者之者的矛盾。“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大处着笔,小处着墨,用虞姬自刎的画面,衬托项羽兵败垓下的悲哀。“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以如火的朝阳比喻霸王颈上喷薄的热血,突出英雄之死的壮烈;“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以茫茫大地为背景,项羽轰然而逝,悲壮之余,留下了人们对“自信与信人”这个问题的久久的思索。考生就是这样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对话题的巧妙诠释。

  2.用真挚的情感丰厚画面底蕴。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文章才能焕发动人的光彩。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小作者美好的情趣,而悄然划落的泪珠,不仅极具煽情效果,而且留下了逗人的悬念。“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的画面隐含着人物的孤独和伤感,同时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为丰富文章的内容打开了通道。而母亲孤独的身影、温柔的声音、闪动的泪光,则使人物形神兼备,情味浓郁,为下文“我”与母亲的沟通、理解作好了情感的铺垫。结尾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洋溢着人物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通篇洋溢着人物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含。

  3.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

  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例如,2004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个伟大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为基本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诗意浓郁的艺术画面,于画面之后,安排“画外音”,点亮画面的哲思,揭示了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独特精神追求,观点富有启发作用。

  酿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高考作文准备选择散文的同学,不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养成酿造意境的能力。

  36计之24:扩张思想,积淀底蕴——怎样丰富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 “丰富”一项,提出三条要求,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我们觉得,这三条要求的实质只有一个: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丰富文章思想内涵的方法:

  1.思想扩张。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要敢于超越学校的蕃篱,大胆聚焦社会,深入人间正道,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渗透着对社会、对人生的深邃的思考,显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使生命具有巨大的张力。如方可成同学面“墙”而思,大气氤氲:

  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墙,或将自身分割,或与其它民族隔开,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表明:这些形式各异的墙最终都将被拆除,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墙的世界。(《墙●民族●世界》)

  小作者从实体的“墙”想到分隔民族的心灵之墙,社会之墙,想到柏林墙,朝韩的三八线,还有巴以间的墙,中国和日、美之间的墙。他提出:“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同民族间的‘墙’,终将在趋于大同的世界里消失。”敏锐的触角,深邃的洞察,使文章承载强烈的社会意识,具有厚实的质感。

  聚焦社会,能使文章承载着深沉的思想。而审视生命,解读生命负载的使命,便又会使自己体悟生命之价值,继而激发生命的张力,内化强烈的生命意识。习作《战胜脆弱》,写自己考试前四门考得如此糟糕,顿感“镜中的那张脸已变得那样模糊了”,此时,“十一点半,一个黑色的十一点半。”小作者审视生命,心灵一阵震颤,想到自己不气馁而险胜的篮球赛,想到屡仆屡起的拿破伦,内心世界一阵剧烈的裂变,于是:

  我抬起头,怎么还是十一点半?哦,该换电池了。我突然发现那秒针仍在倔强地跳动。时间,永不止步,永不言败。伯格森说:“生命在时时的变化中,即在时时的创造中。”一次失败,不会改变创造生命的勇气,对,我战胜脆弱,选择了坚强,起来,走上下一个起点。

  面对失败,小作者没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也没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自慰,有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执着,此执着的人生理念给予读者以深沉的思考。

  2.理性透析。

  考生审视生活,应具有理性的思考,透析生活表象,发扬其潜涵的精神内核,发掘出生活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惟有如此,才能使思维纵深运作,显现出纵深性与宽广性,使文章具有透视生活深层内核的价值。

  理性审视生活,便会发掘生活的意义,体悟生活的内质,面对黄叶纷落、雪野消失、太阳隐退的景象,一学生却能捕捉生活的另一片亮丽的景色,他写道: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洁白美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到了充满诗意的月亮。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收获。

  审视生活,而继以理性的思考、领悟与解读生活内涵,透析其潜载的“定律”。这是思维的拓展,更是思维的深掘。

  理性透析生活,便会发掘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如,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百味人生》中写的:

  三毛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美丽的人生。海明威随着一声枪响,永远睡去。海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容地躺在了冰冷的铁轨上。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精灵,他们的死出人意料,令人震惊,如此珍爱生命的人又为什么要过早地将生命送给死亡呢? 细想他们的魂归,也在情理之中。他们都曾用热情的语言讲述生命的美丽,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寻求的理想与信念如风般隐退时,死亡便成为必然的归宿,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考生从哲学的角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辨,透过生命生死的表象,探索生命的存在和消亡的价值,思考深刻,见解独到:不盲目地否定自杀这种结束生命的消极方式,而认为他们是用肉体的消亡来维护信仰的永恒与灵魂的纯洁。

  3.心灵体味。

  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便会解读生活潜涵的丰富情感,便会捕捉生活所折射的人生哲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世界之纵览,人情之洞察,便是心之感受,心之体味。

  心灵体味,即为味“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载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刘万东同学写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自己寒假回家,每个月只用碱粉洗一次头的父亲,破例买了一瓶“海飞丝”。大年三十,“我”一洗,却发现它是假的。初十“我”要走了,“我”说“可能暑假不回来。”文章接着写道:

  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习要紧。”母亲从围裙下拿出那瓶“海飞丝”,本来这些洗发水,你爸是买来留给你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学校去吧。”

  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走出老远,才敢回过脸来。鞭炮还在响,泪眼朦胧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了一片永恒的召唤。

  一瓶假的“海飞丝”,小小的物象,濡染了父亲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用心感受之,解读其负载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父爱:对儿子的守望,对儿子永恒的召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捕捉,撞击读者心扉,文章亦显其厚实凝重。

  心灵体味,又为味“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如,2005年高考中吉林考生写的《找准位置,创新价值》中写的: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欢笑,或者在废品收购站里哭泣,或者早已被放在博物馆展台上骄傲。它们在不同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做一个在废品中哭泣的锈迹斑斑的螺丝钉,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光热,创价值?我相信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毅然选择后者。我们都想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情打造自己的灿烂明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铸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用自己的辛勤,自己的劳动灌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考生由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处境与态度展开对人生的联想,使文章闪烁出用热情打造自己灿烂明天的理性之光。

  4.积淀底蕴。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大,有较多的阅读量(《我的写作窍门》)。”广泛涉猎,为我所用,显现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文章散发历史文化云烟气息,这也是厚实文章质感的蹊径之一。

  让文章显现厚实的文化底蕴,善于进行历史的审视与观照,善于吸纳丰富的文化素养,使文章有着深重的文化色彩。如习作《美鹿和沉船》中写道:

  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地,寒鸦飞过,百草凋零,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凡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便到了最后凡高还紧紧抓住行将远去的夕阳里的向日葵的油黄;瓦兹所展示的是地球上着装希腊服饰的雅典少女的弹着只有一根琴弦的悲壮与凄凉,哪一个更美呢?

  小作者从著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所醉心的艺术起笔诠释自己的生活理念,显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显其博学的风采,似学者在演说,似哲人在讲学,予读者以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高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0年高考作文
获取2020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9套高考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高考真题答案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作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编辑推荐:

  各科目2020年高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考点汇总

  春晚上2020年高考各学科考点汇总

  2020年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三十六计总结

  2020年高考英语:123组常考形似单词大区分

  2020年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必背短语500句

  2020高考语文备考必背:112句必考古诗文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