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辅导 > 正文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八大建议

来源:考试吧 2020-6-4 13:09:5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八大建议,更多2020高考备考经验、高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获取相关信息。

  2020高三物理高考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也可以说是冲刺阶段,如何高效无误地进行,避免做无用功呢?我总结出复习的几点建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一、熟知变化 把握方向

  首先来回顾一下2019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特点,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结构稳定,题量、题型和各模块比例保持不变;图像多,信息量大,知识点覆盖面广;关注热点和重点,突出核心知识;试题难度稳中有降,适度创新。

  《2019物理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做出调整和优化。一是选考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调整。选修3-5中,删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知识点,增加“动量定理”;将“动量守恒定律”改为“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将“原子的能级”改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二是更新了部分典型题示例。其中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例题引用的是2017年全国卷的1道选择题。

  另外,从2019年起江苏省高考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将作相应的调整:原选考“3-5”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不变,由“3选2”改为“2选1”。复习时要准确把握考査内容“变什么”、“为什么变”、“怎么变”以及变了之后“怎么考”的问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对命题方向的预测。

  二、突出主干 形成体系

  力学和电学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仅要求记住这些主干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将知识结构化,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弄懂,记住,会用,熟练,生巧,创新”六个层次的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

  三、构建模型 提升素养

  纵观江苏这几年的计算题有一共同的特点,都是构建模型情境来让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学生感觉到都是熟悉的物理情境(如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但情境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新的,这也是考试的一个方向。

  从考试结果发现,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懂某些试题的文字表述,无法确切地理解某些试题中所给的物理事实和隐含的物理条件,不能建立起符合题意的物理情景,列不出正确的方程进行解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不能将新的物理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来研究或者说不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

  繁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最终都要归结成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用熟知的原理、规律分析解决,这也是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体现。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等,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

  四、强化思维 渗透方法

  为什么物理课听起来感到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而是死套公式,“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本质的不同。之所以遇到“新题”束手无策,是因为“新题”中的物理情境、过程、思路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颖,在平时复习中难以遇到的问题,近几年高考的压轴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具体问题抽象分析,抽象地记住某一规律的笼统结论,难度就大了,而是要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从问题的具体情景入手,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思维方法如:整体与隔离法、等效与类比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图像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五、多维变式 举一反三

  高考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査,有时是考査理解能力,有时考査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査,也就是说对知识点考査的能力要求与呈现方式上不断翻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多维变式,举一反三,用翻新题进行训练,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相异,提高典型问题的教学指导功能,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

  六、熟透实验 选修过关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作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在处理真实的数据时,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关注误差分析时语言的规范到位。另外,选修3-3、3-5复习要全面复习,不能有遗漏,不能存侥幸心理。选修内容都是I级要求,没有难题,但是不容忽视,因为这24分是基础分,大部分都应该得到分。

  七、关注错点 提升效率

  一是概念或者原理理解出错:很多同学会辩解说出错是因为粗心大意,其实绝大部分同学出错都是因为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做好一个方面的主作:把每个题中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最简单的例子做个对比,争取把思维的每一步都清晰化,这样我们的理解能力才能越来越强,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才能越来越深刻。

  二是过程与情景分析出错:应该说这是一种能力的不足,我们必须通过分析训练提升大脑的概念转化速度与概念分辨能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①抓住关键状态分析:如题目中明显的转折提示,分开、—起、返回(回到)、恰好等词;②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即状态、过程的判定。

  三是审题出错:审题出错很普遍,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训练好审题的“四清”意识:看清每一字;审清每一句;写清每一步;答清每一问?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通读: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②细读: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向。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③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八、步步为营 会做得分

  做一步得一步分,学会多过程和多对象的拆分,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各个击破;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膈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从而化繁为简。解决“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从“听懂”到“会做”再到“得分”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同学们,疫情无情人有情!高考是一场知识、心理、身体等综合战,希望大家可以根据以上八点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100天呢,够了!不要放弃自己,即使今天之前的你很颓废,但请你看到我这篇文章后鼓起勇气,打足精神,从不会的一点点积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打造成期望的自己,提前预祝大家2020高考金榜题名!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高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0高考报名时间
获取2020年高考作文
获取9套高考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高考真题答案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获得高考备考资料

  编辑推荐:

  考试吧7月7日考后发布2020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时间延期一个月

  高分必备:各科目2020年高考答题规范汇总

  各科目2020年高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考点汇总

  2020年高考经验:高三一年备考大事件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