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占60分,考生拿到及格分数通常是不难的。但是如果审题失当,损失就惨重了。所以,高考作文备考,首先要过的就是审题关。这里谈谈作文审题立意的“五审五定”。
一、审时间,定类型
高考作文有哪几种类型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下表中对近五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的相关统计。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引申性作文和评述性作文。演讲稿等实用类作文可以看作评述性作文。
那么,如何判断作文材料适合写哪种类型的作文呢?
我们可以从基本概念人手加以判断。
引申性作文是指由某一特定事物、事件说开去,从而阐发深刻道理的作文。这类作文题,给出的材料只是一个话题,起到引发思考的作用。评述性作文是指针对某一事物、事件展开评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其意义或价值,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的作文。这类作文题,给出的材料就是评论对象,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据此可以看出,评述性作文要具有时代性,指向现实生活,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对人们有启迪作用。而引申性作文,重在引发人们的思考。所以,两类作文判断的依据可以是时间。
材料反映当下生活的,大多可以写成评述性作文。如2015年全国I卷作文题,作文材料“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是发生在当下的生活现象,而且是以事件形式呈现的,当然要写成评述性作文。而距离现在时间较远的,大多可以写成引申性作文。如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作文材料“根据弹痕加固飞机”事件发生在二战时期,材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可以写成引申性作文。
当然,近三年来,高考作文题中的材料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不一定叙述一个事件,和当下生活也有关联,这需要我们学会变通,巧妙地把引申性作文和评述性作文结合起来,既不完全离开材料,也适当加以引申说理。
二、审要求,定文体
关于作文文体,高考考纲中明确要求,要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和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包括书信、演讲稿、读后感等生活中常用的文体。实用类文体写作,在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屡屡出现。
选择哪类文体,要依据作文题中的具体要求而定。大体说来,高考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不限文体和限制文体两种。
不限文体,作文要求中会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等字样,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限制文体,有明确限制和隐性限制两种。
明确限制,一般体现在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之中。如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有如下明确要求: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试题中明确规定了写作文体:书信、演讲稿、观后感。考生必须用规定的文体完成写作。
隐性限制,通常隐含在作文题的材料中。如2015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作文材料“三位优秀人物谁更具风采”,明显适合写成评述性作文,而且作文要求中还有“你认为谁更具风采”“體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字样,这就提醒考生一定要写成议论文。
三、审对象,定方向
所谓“审对象,定方向”,是指审清作文题的材料内容,确定从哪个对象人手立意。
确定对象,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材料属于事例型,所涉对象往往是具体人物或群体,而且其中的人物或群体常常不是一个,我们需要根据事例表现出的主要倾向,结合现实生活,权衡比较,选择自己感受深、有话可说的对象进行立意。如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材料“根据弹痕加固飞机”,涉及对象为英美军方和统计学家沃德。英美军方认为飞机哪里弹痕多就应该加固哪里,沃德的观点恰恰与此相反。事实证明,沃德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从英美军方的角度立意,适合从反面立意,如“不要被表象迷惑”;如果从沃德的角度立意,可以从正面立意,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关键”“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等;当然也可以综合考虑双方来立意,如“不要忽略少数”等。从材料表现出来的倾向看,主要是肯定沃德的看法,所以选择从沃德的角度立意更合适。
第二种情况,材料属于非事例型,所涉对象为词语、问题、情境、现象、事件等,立意对象可以依据具体内容而定。如2017年全国I卷作文题,有关中国形象的十二个关键词就是立意对象。题目要求考生任选两三个关键词(对象)写作,这两三个关键词(对象)要是自己熟悉的,而且这两三个关键词(对象)要形成很好的逻辑关联。再如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材料选取2000-2035年中的七个年份以及当年大事,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这样,就不能只选择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年份作为立意对象,而应该整体思考七个年份的共同点和关联点,从继承前人的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务实作风及实现中国梦等角度立意。
四、审细节,定立意
作文命题中的细节,包括材料中的细节、要求中的细节。
材料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涉及主题(或主要观点)的语句,根据这些细节立意,往往会很切题。如2019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漫画中有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点明了画面的主要内容,突显了漫画的主题,最能引发考生的情感共鸣。抓住这句话,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师生之间的情感,据此立意,就能切题。再如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材料中“力排众议”“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这些文字,既有态度倾向,又有结论性,无疑是关键的细节,立意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语句。
写作要求中的细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要求比较常见,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如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驱动任务”有两个:第一个任务是“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青年学生”限定身份,“当事人”限制了时空和人称;第二个是“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五个具体任务各有“背景”,考生需要搞清楚所选择的时代的特征和使命,并明确说话人的身份、责任,以及说话的对象,从而确定恰当的立意。
隐性的要求则需要细细品味、分析,如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要求中有两句话要特别注意——“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提醒我们,写作时要充分考虑个人与时代的联系,应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青年一代的自我价值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五、审生活,定观点
最终确定立意时,要有时代意识和生活意识。审作文题中的材料时,要考虑它和时代的关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确定立意时,同样要呼应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
材料本身就和时代联系紧密的,立意时要充分考虑时代主旋律。比如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审题时就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
需要注意的是,引申性作文材料可能与时代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立意时要考虑能不能使之与时代产生联系。如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若立意为“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打破思维定式”,就与提倡创新、张扬个性、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有了关联。
此外,立意最好能体现哲学观念,以此彰显立意的深刻性、思辨性。同样以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为例,我们可以立意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等。再如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立意时不妨思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从劳动与财富、劳动与幸福的关系等角度,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编辑推荐:
·2021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2021-5-17 17:02:21)
·2021高考历史材料作文如何写出彩? (2021-5-17 16:57:00)
·2021高考高分作文:如何引入热点素材? (2021-5-17 16:55:24)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 (2021-5-14 16:17:49)
·2021高考提分技巧:写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国 (2021-5-14 16:12:2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