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重英语轻语文 被指学科歧视

来源:京华时报 2010-1-25 14:24:4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一位高校招办老师也说,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加之有高考这一最后环节把关,高校相信,最终能被录取的考生,其语文能力远远超过“工具”这一层面。

高校自主招生重英语轻语文 被指学科歧视

  近日,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考生人数逾万。六所高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都不考语文。有人认为,只考英语不考语文有“学科歧视”嫌疑。

  对此,相关高校招生负责人回应称,“自主招生考试不是高中毕业生的学业考,不需要面面俱到,更强调选拔适合学校的人才。”

  >>自主招生

  四所学校不考语文

  23日上午,在同济大学考点前,一名考生抱怨说:“为什么不考语文?”该考生要加试物理,但语文也是她的拿手科目。陪同她前来考试的父亲也有些奇怪:“为什么英语是文理科学生必考的,而语文不是呢,不都是语言吗?”

  据了解,在上周末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东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进行了文理分科,两校测试科目相同,英语和数学是文理科的共同科目,文科生加考语文,理科生加考物理或化学,不考语文。华东理工大学的测试科目只有数学、英语、物理或化学,上海财大的文化测试科目则只有数学和英语两科,均不考语文。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语文的“学科歧视”。

  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认为,不考语文和现在高校普遍重理轻文密切相关,“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并非只有文科学生才应该学习掌握。担心‘增加负担’而不重视语文是不合理的。”

  “其实相比较几年前,这个情况已经大为好转。”虹口区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说,早在三四年前,复旦和交大两所名校自主招生理科测试也都不考语文,现在文理科生则均须参加,“这可能和他们抓通识教育,强调考生基本人文素养有关,希望其他高校也能向这两所高校学习。”

  >>高校回应

  同济都考会增加学生负担

  在23日举行自主招生考试的学校中,同济大学和东华大学的理科生不需要考语文。

  对此,同济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说,同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考语文,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我们不是什么都要考,那样会把自主招生考试弄得相当复杂,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我们想突出自己想测试的内容,选拔我们需要的学生。”

  一位高校招办老师也说,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论坛),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加之有高考这一最后环节把关,高校相信,最终能被录取的考生,其语文能力远远超过“工具”这一层面。

  上财考外语能考查语文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说,“我们确实不考语文,但这不代表歧视。我们也不考物理、化学、生物,难道这也是歧视吗?这不是高中毕业的学业考试,不是要面面俱到,我们只需要选拔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另外,我认为,所谓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而外语则是外国语言文学。外语的测试中,已经涵盖了对语文的测试,它们都包括写作、词汇、语法等内容。在考外语的过程中,除了考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还考了他的外语水平。我认为,一个学不好语文的人,肯定学不好外语。我们有把握,那些外语能考好的人一定也能学好语文,否则我们肯定会考语文。”

  >>网友反应

  加剧重英语轻语文倾向

  考英语不考语文引起了诸多网友的质疑,有网友在博客发文分析和阐释不考语文的恶果,言辞犀利。

  网友“窗前的向日葵”在博客中写道:“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一次高素质性的低能行为。”这名网友认为,理科负责人们对语文有错误的认识,语文绝不仅仅是语言科目那么简单,它是母语,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载体,其中涉及一个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德育发展素质,“剔除了语文就等于背叛了祖国文化”。

  还有网友认为,这一现象将导致“进一步加剧高校重英语轻语文的倾向”“把初高中语文教学逼入更加尴尬的死角”等多重恶果。

  许多网友跟帖表示赞同上述观点,感慨高校对于母语的轻视。“考英语而不考语文,我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也感到心痛。”一网友说。

  对此,华东师大高等教育研究所一位专家说,“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现在的确有连论文都写不顺溜的大学生。网友所提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但如果期待通过“考”来解决,恐怕更有问题。此外,从学生到家长,乃至各类学校,也有重视英语超过重视语文的嫌疑。

  >>相关

  华师大语文考试仅有写作

  华师大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市北中学学生李丽和同学说:“写得手都酸死了。”李丽说,华师大的语文试题很“新奇”,“整个试卷就是两篇作文,第一篇是分析龙应台的作品《十七岁》,六百字;第二篇是根据庄子的一句话,‘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写一篇一千字的作文。”

  两篇作文“定乾坤”,让不少考生大喊意外。一位考生说:“考试之前,我还专门研究了往年的题型,没想到今年试题变化这么大,把其他题型都取消了,只剩作文题。”

  相关推荐:2010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公布(新课标)
       名师解读2010年各学科高考大纲及辽宁命题预测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