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正文

三问高考体育加分 "猫腻"缘何屡禁不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1-26 11:02:4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如果不是群众举报、媒体披露,可能许多加分“猫腻”仍在继续。高考体育加分,就似一个四面楚歌的孤城,外界非议不断,而内部仍在“暗箱操作”。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谁才是造假的幕后黑手?

  马拉松赛作弊事件追踪报道

  作弊层出不穷“打假”越打越多

  或许,从体育与高考(论坛)挂钩的那一天起,动机就已不再单纯。

  曾有人目击高考体育加分测试现场的“奇特”景象:“长跑特长生”跑不下1500米,“跳远选手”跳不进沙坑,“篮球高手”抱着篮球上篮。而这些“水货”考生背后,居然都有一张“如假包换”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只要蒙混过关,高考加分就此到手。

  对于以公正著称的高考制度而言,这简直是一种亵渎。高考体育加分的种种“猫腻”,将这项鼓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加分政策变成了儿戏,沦为少数人弄虚作假的温床。

  造假背后谁是黑手

  如果不是群众举报、媒体披露,可能许多加分“猫腻”仍在继续。高考体育加分,就似一个四面楚歌的孤城,外界非议不断,而内部仍在“暗箱操作”。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谁才是造假的幕后黑手?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修订的《运动员等级管理办法》,虽然仍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二级运动员,但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拥有真正权力,可以对下级审批进行检查和否决。这个制度转变,从表面上看似乎将审批门槛加高,但实际上,由于上下级部门之间是指导关系,规章制度只能起到约束作用,体育加分的具体操作权和认证权,仍旧掌握在少数部门的少数人手中。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认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权力寻租,使制度成为“稻草人”,加之整个过程缺乏监督机制,“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滋生也就不足为奇。

  这种漏洞同样存在于复审测试环节。近些年,为防止作弊,高考文化课考试监考日益严格,电子监控、手机屏蔽等手段齐上阵,但体育加分复审测试考场却相对宽松,给了弄虚作假者以可乘之机。

  相比于高考的“千军万马”,体育加分者毕竟是少数,加分资格就成为稀缺资源。考生希望在高考起跑线上抢占先机,而某些心术不正者也想方设法利用手中职权和金钱攫取不正当利益。由此,高考公平被无情践踏。

  监管不力谁在失职

  如果一味埋怨主管部门对体育加分“猫腻”不作为,似乎有些冤枉他们。事实上,各省市在曝出高考体育加分作弊丑闻后,都采取措施加以整顿。湖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彬介绍,湖南2006年发生“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后,曾收回地市一级体育部门发放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权力。此后,湖南各地市体育局一把手与省体育局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2009年,北京、重庆、广东、青海等7地在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上大动“手术”,或是直接减少加分项目,或是缩减加分幅度。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坐视不管,于2009年底启用了带有防伪措施的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意在提高审批门槛,将加分造假“拒之门外”。

  应该说,相关部门对加分造假行为的整治措施不可谓不多,但为何“猫腻”却屡禁不止?问题出在思路上。相关部门偏重于“灭火”,哪里出事就去哪里整顿,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整治高考体育加分作弊,关键不在于事后“亡羊补牢”,而是要从整个流程上进行监管。从体育赛事的监控,到比赛成绩的确认,到等级证书的审批,再到复审测试的监督,主管部门应把力量花在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上,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钻空子行为变成现实再去处罚。

  面对负面压力,主管部门似乎也有苦衷。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人士曾表示,高考加分真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自己的事。这项政策的执行涉及各级体育部门、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学校等,相互制约机制有时很难实现。

  集体作弊谁在作祟

  这些年来,呼吁废除高考体育加分的声音四起。但体育加分在风雨飘摇中岿然不动,而作弊现象则升级至“集体狂欢”的态势。

  当少数人的丑行变成公开的秘密,高考体育加分作弊已经演变为“谁在背后撑腰”的问题。刚刚曝光的厦门马拉松赛作弊事件,山东省东方中学8人“组团假跑”。而在有些地区,高考体育加分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从办证、报批到审核,一条龙服务。显然,一张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系网,正在为体育加分作弊“保驾护航”。从表层看,有些人是为保证本地区高考升学率而“放水”,实际则是不正当利益在作祟。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李天凤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当有关系找过来,相关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做个顺水人情,只要没有东窗事发,就是皆大欢喜。

  存在制度设计漏洞的体育加分政策,正在成为某些人进行不公平竞争的棋子,由此衍生的信任危机将导致高考公正性下降。更可怕的是,这种日渐走偏的价值取向,正在集体造假中直接传递给下一代,侵蚀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与公平。

  相关推荐:2010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公布(新课标)
       名师解读2010年各学科高考大纲及辽宁命题预测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