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线联平:充分肯定高考制度的贡献并予以改革

来源:腾讯 2010-3-18 17:05:3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首先感谢人民日报、人民网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宝贵的讨论问题的机会。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以后,我参加了几个座谈会,也谈了一些意见。在讨论当中,我感觉国家制定这个规划纲要,从作用上看大致有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

  线联平: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首先感谢人民日报、人民网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宝贵的讨论问题的机会。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以后,我参加了几个座谈会,也谈了一些意见。在讨论当中,我感觉国家制定这个规划纲要,从作用上看大致有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

  一是描绘蓝图,坚定信心。确实,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的前提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多的要求,也有很多的期盼。通过制定这样一个规划纲要,把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告诉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教育发展有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汇聚智慧、扩大影响。制定一部教育规划纲要和其他行业的纲要不完全一样,因为它涉及到亿万人民群众、很多家庭的实际利益,所以,要多听取大家的意见,能够把这个纲要制定得更为合理,目标定得更为振奋人心,又能够实。同时,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的发展,关心教育改革的效果。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是提出思路,长期探索。坦率地说,这个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实施来解决,有的不是规划纲要自身实施可以解决的。因为前面几位专家谈的问题,4%的投入问题,4%能不能落实这是一个问题,再有,我们的教育发展需要多少经费支持,需要政府投入多少,为什么提4%,而不提5%或者提3.5%?这里面的科学性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什么?今后中国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投入多少经费?这是需要进行长期探索的。

  17年前也是主要根据当时看世界投入的平均水平。但是现在的统计,17年过来了,已经到4.7%了,我们现在还低于发展中的不少国家的投入水平。

  讲一个4%是确定一个基本目标,更大的问题是将来政府如何为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所以,这个问题只靠规划纲要实施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而要长期探索。

  第二,刚才我们龚克校长等等都讲了这个问题,就是大学去行政化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社会上议论很多。我觉得大学校长有没有行政级别,这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它的本质问题,第一是政府怎么管理大学,怎么充分地考虑到大学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用适合大学的模式去管理大学。第二是大学内部怎么治理,要不要参照政府机关的办法去管治理,这样一管,学校的创造性就没有了。但是如果只就大学行政化的问题讲去行政化,而不研究整个社会机构的管理问题,也是不行的。

  所以,过去有些大学校长讲过,没有行政级别,出去是走不通的,走到哪都要碰壁,这是一个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在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了,但是不能通过规划纲要的实施能解决,恐怕要引起更多方面的重视,并且在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综合考虑。这是我对规划纲要总体作用的一点认识。

  第二个方面就是谈高考问题。我注意到规划纲要27000字里面,专门针对高考的内容描述不多,但是,看下来,我觉得有这么四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高考是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说它是核心内容?刚才有的专家讲了,教育现在承载着解决社会矛盾的巨大压力,而高考又承载了教育改革发展中难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大家希望通过高考改革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尽管描述文字不多,但是,它在这里的作用很重要,很多同志在读这个文本的时候,可能最先看到的内容还是这段文字。

  第二句话,社会关心高考多改革,关心后代子女怎么成长发展。

  第三句话,这个文本总体上看是有所突破的,在高考改革制度上、方法上、手段上,都有一些新的提法,我觉得是应该肯定的。

  第四句话,尚待完善。整个思路提出来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我想就高考改革,脱开纲要的内容再简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高校招生制度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的科学性、公平性备受社会关注。在研究高考改革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肯定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不像有些意见讲的,我们这个制度有很大的问题,好象到了不能继续延续下去的时候。

  我说不是这样的,要有一个基本判断。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层次、类别、特色需求的变化,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确实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高考改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我想大体有这样四点:

  第一,应该和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种趋势相适应。在规划纲要里面已经讲到了,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24%,目标经过十年努力达到40%,也就是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随着大众化阶段这个目标的实现,入学的机会不断提高,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层次类别、学科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2000多所学校当中,类别是非常丰富的,层次也是很明显的。与此同时,有入学愿望的学生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是一种英才化的培养,淘汰的比例很大,今后随着普及化的程度在提高,淘汰率要小了,还有竞争,刚才有几位专家也说了,竞争也很激烈,但是总体上看,入门的学生、进入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生,它的结构发生变化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有设置高考的出发点和高考的模式陈旧了,确实需要改革。

  第二,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行业,新的职业和岗位,需要有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的从业人员。需求的标准也从单一受过高等教育,转为理论素养、专业特色和职业素质相结合。所以,现在我们为什么面临一个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经济发展遇到的障碍,客观上提供的职位要少一点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人方的要求提出了,过去我们说只要有大学毕业学历,就可以选用。现在是只有学历还不行,还要有专业的能力、特色、职业素养。这样一来对我们从入门选拔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与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相适应。进入到市场化经济这个阶段,人才成长规律也发生了变化,与计划经济条件相比,那个时候是有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专业,老师讲什么课学生学什么课,现在人才是市场化的,学生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甚至选择课程的时候,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是需要什么来选择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在招生制度方面也需要适应这一个变化进行改革。

  第四,与增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相适应。坦率地讲我们是高等教育大国,在校生人数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高等学校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提高。这样才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所以,人才的选拔、培养方式首先转变,这里涉及到人才的选拔,影响到学校的质量保障和办学特色,因此也需要改革。

  高考改革方向从哪里入手?

  前面瞿书记讲了很重要的意见,而且瞿书记在高考改革这方面是我们资深的专家。我想有几个方面:

  第一,考试内容的改革,要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相协调,改变单一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这样对基础教育的教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就是从内容上进行改革。这也是目前我们推进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第二,考试方法的改革。减少一些“大一统”式的考试课目,一些课目实行经常化、标准化的考试,另外,把有些课目的考试测试交给录取的学校,由它来决定。这样使学生有了多次的选择机会,降低“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第三,录取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资质、发展特点和专业培养方向,实行多元因素的选拔,分类考试,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现在有本科层次的教育,有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两个层次的教育或者类别的教育,它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一张试卷、一套试题去考学生,最后结果是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都是那种不得已的、垂头丧气的,这一点我们在每年的高考过程中都能感觉到。

  但是这些学生对社会有用没有呢?他也是有用之才,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他可以获得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的考试制度对他的成长是一个重大的导向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高考改革还涉及到一个入门以后的改革,就是教学制度的改革。我们现在是一把尺子衡量,进了门以后基本不能再调整,今后探索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跨课选课选专业,并且允许以增强专业兴趣的转学,建立高等教育内部的立交桥。我觉得这样做也会缓解我们高考的压力,也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机会。

  第三,关于高考选择的实施大家很关注,我觉得应该设立总体设计、充分论证、稳步推进的实施方针。

  总体设计,要预测到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走势,不是看到眼前的五年、十年,要看到今后的30年、50年,中国照这个发展趋势,制造要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而且目前一些大城市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所以总体发展要考虑到这一点。

  “充分论证”,这种高考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现实性、可操作性进行充分论证。

  “稳步推进”。这种制度实行了若干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但是目前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替代它,所以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方针。特别是鼓励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实验,全国的差异太大了,应该首先在某一个省或者一个地区来做实验。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再进行推广。

  高考改革需要条件保障

  第一,舆论环境的保障,现在大家都关心教育,都讨论教育,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效益的改革,它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宽容的态度,我们不能刚一开始改革,刚一开始实践,大家都来品头论足,这个教育改革就持续不下去了。所以舆论环境非常重要。

  第二,人才市场的合理需求的保障。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还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不相适应,片面地追求学历、层次、品牌,这个倾向还比较严重。其实,从用人单位的用人效益出发,应该是按照岗位职业的合理需求去选人,给更多的人提供适合他的岗位和发挥他的才华的机会。这样能够对高等教育发展有促进,也可以避免在人才选用上的错位。

  第三,资源上的支持。高考改革,它的相关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过程实施都需要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在改革过程当中也要有很多的困难和矛盾,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广泛的支持。

  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谢谢。

  相关推荐:早定乾坤:2010年高考政治各题型专项指导与训练
       重点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2010年高考锦囊:高中自然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