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三农”问题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5-9 13:26:3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三农”问题。
第 4 页:参考答案

  背景资料

  材料一:200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2010年,中央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却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所占全社会消费比重仍不到40%。2010年国家财政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材料二:2010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涉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知识链接

  1、历代中央政府(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初)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作用和历史启示。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

  (4)东汉:光武帝九次下达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

  (5)三国:曹魏实行屯田,重视保护农桑;魏建国后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

  (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7)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精简官吏裁汰冗员。

  (8)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

  (9)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推广植棉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如玉米、甘薯等);

  (10)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1)历代农具的发明、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商周仅有少量青铜农具;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②秦汉:铁器在秦朝时传到珠江流域,汉朝时又传到西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已传到珠江流域;

  ③魏晋南北朝:曹魏马钧发明翻车;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④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

  (2)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半坡种粟、麻;河姆渡种植水稻;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

  ②两汉: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东汉时已有双季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③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称我们在重要的粮产区。北方的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得到开发,茶树种植推广。

  ④唐朝:圩田种植高产水稻,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制在南方推广,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外来作物莴苣、菠菜等得到种植。

  ⑤宋元: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到江淮地区;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棉花种植遍及南北。

  ⑥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等引入我国。

  ⑦清朝: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3、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重点把握)。

  (1)土地制度的演变:

  类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如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

  演变: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②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王田制:新朝王莽实行,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

  ④屯田制:分军屯、民屯两种;

  ⑤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实行,隋朝及唐朝前期继续推行。

  ⑥更名田:清初,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2)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演变:①贡赋制:夏、商、周时期实行,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②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标志着井田制的开始瓦解。

  ③编户制度:西汉时,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④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和兵役。

  ⑤租庸调制:隋唐实行。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⑥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果。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⑦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其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

  ⑧一条鞭法:明朝后期由张居正颁布实行。把田税、丁税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使赋税开始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⑨地丁银:清初雍正帝实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汉唐以来实行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彻底松弛。

  趋势:①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步向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如唐朝的两税法);

  ②赋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如一条鞭法、地丁银);

  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一条鞭法);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如两税法);

  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如租庸调制)。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