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变即证明,是欠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圃。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遍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间遍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坚”,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明了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人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
B 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
C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是科学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诠释
D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像“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正确,但是却很难实现,今人必须努力付诸行动。
8、对“普遍和谐”的“普遍”二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普遍”揭示了“和谐”的范畴,是指在时空两无垠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
B “普遍和谐”很难实现,因此,人类才“普遍”动用斗争这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来使“畸形”达到“和谐”
C 我们的先人倡导的“普遍和谐”中的“普遍”,就是指普遍的像几何增长数一样比比皆是。
D “普遍”提示了“和谐”的范畴,即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从自身内与外是和谐的。
9、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
A 历史证明靠“内圣外王”不能解决社会总是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B 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
C 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
D 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们坚决反对提倡“普遍和谐”观念,这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
B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
C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还在宣传古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对现在有百害而无一益。
D 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古为今用。
相关推荐:全国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汇总2010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零分作文汇总
2010考生参考:最新精编高考作文万能开头50例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13) (2017-1-17 14:38:48)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12) (2017-1-17 14:38:48)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14) (2017-1-17 14:38:48)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13) (2017-1-17 14:38:48)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12) (2017-1-17 14:38:4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