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型5数列
注意: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问题;等差、等比数列性质及求和公式的应用问题;单调性问题;与的关系问题;应用问题。
典型题型6几何
注意:恒成立问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包括分类讨论);简单构造函数问题;函数图像交点(或方程的解)的个数。
典型题型7选修部分(不等式选讲)
注意:解绝对值不等式问题;用数形结合或不等式性质求最值;利用三个数的均值定理求最值;柯西不等式或排序不等式的应用问题。
典型题型8选修部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注意: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来解”的问题;利用曲线的参数方程求最值的问题;建立极坐标系求曲线方程的问题。
另外,今年是新课改后高考第一年,相对于去年的考试要求,《考纲》里删除了一些内容,或降低了某些要求,如圆锥曲线中“双曲线”已经变成了了解层面的内容,而选修内容则是必考内容,“算法”和“三视图”几乎都成为新课改试卷的标志了,考生在选择复习重点时要注意到这些细节。
潘愉芳表示,高考试卷中难题只占约20分,剩下130分都是难度在中等以下的试题。考生们不要在试题的难度上下太多的挖掘功夫。
复习5步骤:选、看、练、纠、悟
三类考生的复习步骤都是相同的。一“选”,二“看”,三“练”,四“纠”,五“悟”。
上文已经说到如何选题型,选好后就要“看”了。“看”题并不是傻乎乎从头到尾看一遍就过去了,要回顾解题思路,找到某一类题型解题的突破口。只要多揣摩,一些常见题型的切入点还是不难找到的,考生须在20天内“看出”每种题型的处理手段。潘愉芳建议考生每天看3-4个大题,约花费40分钟。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每个考生,即使许多高分考生对某些题型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还是必须每天坚持一定量的练习,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有限时间内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熟练度。
潘愉芳建议考生不要随意做练习,可以选5-6套各地市的质检卷子当作练习,以保证训练质量。“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每天做4-5道选择题,3-4道填空题,1-2道解答题即可。”潘愉芳说。
“纠错”并不需要有很强的数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哪怕只把过去的顽固错误“纠”回来一点,成绩也会有所提高。潘愉芳建议考生这几个月的综合试卷装订好,然后按“主题”纠错。
比如某一段时间专门给“三角函数”题型纠错,那么从填空题到选择题再到解答题,专门看涉及“三角函数”的题,想想当初错在哪,应该怎么纠正。“如果当初这道错题一点都不会,现在也还不懂,就不要去纠缠了,跳过去,抓紧时间看别的。”潘愉芳提醒。
每天复习之后都应当有所领悟。怎么“悟”呢?复习结束时,闭目静思,回顾在今天“看、练、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典型错误的原因,把它们记录在小纸片上。20天过去,这20张小纸片就是你高考前夜要看的内容。
两类考生要学会取舍
在复习内容上,以上文所说的为基础,第一类考生和第三类考生都要有所“取舍”。
数学分数在100分以下的第一类考生,重点解决选修内容(较容易)、选择题中的1-9题的类型以及填空题中11-14题的类型和解答题的前三题,其余大胆放弃训练,顺其自然。
潘愉芳曾经让学生尝试过这种做法,结果10来天的时间,不少学生从七八十分上升到一百分出头,结果还是相当乐观的。正是所谓时间短、见效快。
120分以上的第三类考生,在最后20天,可以不看选修部分的内容(但是该部分不能不练,以保证熟练度),省出一些时间来攻克能力要求较高的题,训练解选择、填空题的常见方法,如:直接法、特殊值法、筛选法、代入法、图解法、估值法、猜想法、分析法等。坚持三天做一道解析大题。
“但是钻研难题的时间不要超过复习时间的四分之一,毕竟130分不属于难题,这才是大头”,潘愉芳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