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志愿级差“真假”的技巧。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的重要性,不必笔者来说,大家都知道,以至于一些权威部门及人士在表述或界定院校志愿分数级差时,只见※※※※,而不见其它,就足可证明。除此之外,通过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还可确认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之“真假”。
在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时讲过,通过准确把握志愿级差的※※※※,可初步或大致识别“真假志愿级差”,那么在这里又如何完全确认呢?识别“真志愿级差”,凭高校招生章程中关于志愿分数级差在第一志愿考生……的规定,为什么不能对少数高校加以认定呢?这是因为,如果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对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的规定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话,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规定就变得毫无实际意义可言,那么此志愿级差就必为“假志愿级差”无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一看就知型。请看※※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章程中规定:“如果※※大学调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地区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再看※※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章程中规定:“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学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几乎如出一辙。有的考生可能会在心里说,究竟应该怎么看?我怎么看不出来呀!当然看出来也是有所技巧的。① 北大、清华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均为当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虽然北大、清华的第一志愿生源也有不足的时候,如2005年北大在四川就出现了生源不足,但这毕竟难得一见,有“千年等一回”之感觉,有那个“傻特高分生”去“守株待兔”啊!② 北大、清华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的规定是“……。”这个规定意味着什么?高不可攀。清华、北大的学校录取分数线(校线),虽然是两校的最低录取分,但已经就是全国高校的最高录取分数线了。而平均分的含义就是说,比清华、北大的学校录取分数线还要高出10分左右,甚至是10~20分也有可能,随机的看各地的录取分数情况,会有这种可能吗?有这种报考清华、北大的第二志愿考生吗?笔者看没有。如果有,不是这位考生没有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一般常识性技巧,就是这位考生在全国而言可能是一个首屈一指的“兵法大家”,再就是这位考生的“脑子进了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鉴于此,笔者曾在分数排序定位法中提出过,报考清华、北大“双百”之建议,如能实施,则天下的特高分考生们幸甚。
相关推荐:强化套题思维训练 各层次学生如何做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