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1-13题
11. 唐朝时,促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直接因素是
A. 大量垦荒,使江南耕地面积超过北方 B. 水稻大面积种植,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 安史之乱,改变南北方经济实力对比 D. 大量兴修水利,南方生产条件优于北方
12. 隋唐时期,南方生产技术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 放火烧山,开垦山地 B. 发明了使用曲辕犁
C. 青瓷制作方法高超 D. 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13. 唐贞观年间,扬州商人的经商活动可能有:①将茶叶装船运销日本 ②用丝绸换取波斯商人的宝石 ③将岭南运来的荔枝拿到夜市上卖 ④用“开元通宝”向农民收购土特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4-15题
14. 被维吾尔族、裕固族共同奉为的杰出祖先应是
A.骨力裴罗 B. 大祚荣 C.皮罗阁 D. 松赞干布
15. 以下对唐朝时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许多回纥商人到中原经商 B.渤海的水稻产量高、质量好
C. 南诏引进了中原的复种制 D. 吐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
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6-18题
16. 能反映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史实有:①“海上霸王”抵达波斯湾 ②唐高僧到天竺研究佛学 ③扬州城内,波斯、大食商人聚集 ④莫高窟壁画带有波斯特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17. 朝鲜、日本与唐往来的共同点不包括
A.大批留学生到中国 B.借鉴唐朝制度
C.传播儒家文化 D.唐设专门接待机构
18. 隋唐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融合特色的是
A. 天文历法 B. 医学 C. 诗歌 D. 艺术
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9-20题
19. 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思想进步最主要表现在
A. 科技发明 B. 天文学领域 C. 医学方面 D. 建筑学领域
20. 著名的《四部医典》
A.由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主编 B. 是世界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反映了藏医药学的成就 D. 全面总结我国历代医药学成果
21.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B、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的反气旋
B、 热带风暴风力超过10级就称为台风 D、台风中心是狂风暴雨最大区域
22.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西北太平洋 D、西南太平洋
23.“南极臭氧洞”出现的时间大约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24.与气旋有关的降水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B、墨西哥湾的飓风
C、华北地区夏季午后的雷雨 D、
台湾火烧寮冬季的降雨
25.根据下图中的等温线判断,A点的气温可能为:
①大于00C而小于40C ②大于40C而小于80C
③大于80C而小于120C ④不是40C就是80C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④
26.副极地低气压带是
A.介于信风带与中纬西风带之间的气压带
B.由于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
C.气旋、锋面活动频繁,地球上的多雨带之一
D.地球上的少雨带之一
27.下列辐射波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28.关于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反气旋北部吹偏南风 B.北半球反气旋南部吹偏北风
C.南半球气旋西部吹偏北风 D.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
29.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30.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的日期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