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利:在拿到一道题的时候,同学们首先要看问题问的是什么,然后看一下材料,或者同学们习惯性的看材料。我觉得政治题首先来讲,你先看问题。比方从经济学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你看这个题的时候,脑子首先反映的是经济学的故事。这样你在看材料过程当中,接着一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说,他给你的关键的字和词立刻划下来或者是做成一些标记。然后你在反映的过程当中,脑子立刻反映经济学的知识。因此你在旁边应该做一个适当的提示。往往你把题都看完了以后,当时的想法到最后由于紧张可能就落下了。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在做题过程当中要随时有一个想法和信息,随时记录一个信息。因为作为政治课的题目来讲,不是像写作文一样,要求你要前后呼应,政治课按照你的答题要点,然后你答题的意思应该到了,这样的话,找你这个点给你分。所以你最好有一个整体思路以后,那么一点一点就快答出来了。如果怕忘了的话,必须在前面有标注。政治课答题因为要按点按条,因此一定要养成一种习惯,答题的时候要标号,不要面篇从头到尾一大片。政治课这一大片不便于老师阅读这个题。有的时候在阅卷非常紧张的时候,这个题目写得太紧密了,或者是你的字太潦草了,老师也看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技巧实际上就体现在你把知识表现出来,这样的话,老师就会按照你这个号仔细阅读下来,这是答题当中另外一个。
再有一个,在主观性试题当中非常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是说,咱们政治课的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要求你有原理、知识。第二,要有原理、知识和材料的内容。这是两大部分。有的同学光想着答原理知识,结果结合材料那部分就忘了,答题的时候,脑子首先要想着,原理结合材料,这是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在选择的时候也是一样。
首先我觉得,做题的时候,大家肯定是选择题都要排除错误,那个一般来讲比较容易。相近的是正确的答案,有的时候不大好辨别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那就是你念一个题目的题干再念一个题目。这也是辨别不清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
吴京梅:刚才两位老师提到了在文综学科当中很多共性的东西,地理选择题一般都是以组闭出现的。同样有一段材料,然后有一组题,往往学生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组题第一小问如果出问题的话,很可能心态特别不好,影响到做其余的题目。其实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大家注意不要慌,可以把材料看一看,然后把涉及到的这几问都看一看,这几组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先让出来,然后我先看下一组,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做着做着因为心态的调整,很快就会进入到这种境界当中,状态当中。有可能再回来做这个题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另外我想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因为文综的选择题有35道选择题,一般的情况,现在我们遇到的学生里,好多学生在答文综试卷的时候是做不完的,甚至时间非常紧。我就想提这么一个建议。大家在做选择题,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习惯,比如说有些学生先把35道选择题做完,然后再填图,我的个人建议,学生做一道填一道。遇到不会做的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因为一般学生到最后拿不准的时候就是两个选项。学生是不是先做一个,懵一个,先划上,然后再标记上,如果有时间就再检查检查,如果没有时间,很可能就没有时间了。最起码还有50%的得分的可能。如果最后做选择题,中间如果空一道的话,有可能填图的时候会丢选择题。有些同学35道涂完以后变成34道。学生最好是做一道,然后就填图一道,这样的话,基本上就比较稳定。起码该拿的分都能拿到,而且犹豫的我们还有50%的可能性。在选择题的时候,我提这么一个建议。
另外在做综合题的时候,刚才老师们提到,首先要认真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再有一个,阅读完材料以后,迅速调动所学的这些知识,然后跟材料之间,其实是有一个磨合和结合。我想在地理这个学科当中,在答问答题的时候,我特别提这么几个字,地理思维过程的建立。我们学生有的时候,我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学生就发现,我在报出这个标的学生,学生说这些东西我都知道。我觉得作为我们地理学科来讲,学生只注重结论性的东西,你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讲影响年度的因素当中,第一条是蒸发和降水的比的关系。某一个地区,如果在红海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可是事实上,为什么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实在考试当中,这些过程都是踩分点。学生很注重答其面,把后面的分丢掉了。学生按照我们平时的训练来讲,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讲是不成问题的。知道的东西没有拿到分,这就很可惜。我就提这么一个建议,在答36题一定要注意地理思维过程的建立。你在描述一个地区的结论的时候,你应该导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维过程。我觉得这样踩分的话,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最后的结果。
如果我们到高考的时候,只要把我们会的都拿到分了,这属于非常正常的发挥。学生的力量和志愿就应该能实现。因为我们报的志愿就在我们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最合适的这样一个水准报的。每个学生力图把我们所有学会的东西,该会的东西都能答对,我觉得,就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考试了。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在给我们三类科目哪种类型应该怎么答以及答题的技巧。
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我发现历史的大题老有问到,这个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想问一下这类的题目有哪些技巧?
郝万清:所谓启示,实际上让你对答的题目相关的历史事物做出一个归纳性的东西。这个答启示不是漫无边际的,关键要对题目相关的历史事件还有一些历史大事要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这道题答启示的时候是对一种拔高性的题,实际上要求的水平和程度是比较高的。遇到这种题的时候,一个是学生要善于找到不同时期的,或者是不同的历史事件的一种相同特征。另外,同学在答启示题的时候要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为这种启示题,大部分问的是对你的启示是什么,或者说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建设或者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启示。同学在答的时候一定要和我们国家的现实状况或者是你自己目前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提醒同学要注意的是,不要离开你所依据的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
主持人:在这里再回过头来,刚才老师都提到,尤其是吴老师提到了,我们在文综考试当中,时间的把握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学生往往反映出来时间不够用。在这里有考生反映,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时间?
吴京梅:我觉得考试时间分配上,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尝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准确的完成一定量的选择题。我觉得分配时间大体上因人而异,但是我觉得,大致上35道选择题大致控制在50分钟之内,一定要把它完成了。这样的话,才会有充裕的时间去做综合题。因为综合题这部分考察的能力还是非常多的,学生要回归教材,要细读材料,最后要做语言的比较精炼的表述。花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分配时间的比例上,我觉得,35道选择题应该用50分钟左右就应该完成。这样还是比较合理的。其实我在这儿想跟学生们说一说,地理选择题的问题,其实我自己时常让学生控制在11道选择题在15分钟之内做完。而且我们曾经提倡在前一阶段里,学生几乎天天要做15分钟的地理选择题。选择题,各位老师都在强调,选择题其实是有技巧的,这个技巧有的是老师总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训练一定能够挖掘出来最适合自己做选择题的方法。我把那个叫做题感。慢慢学生会对选择题有一种题感。这是来源于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不能提倡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做选择题。我想提的建议是,至少学生应该回归一下高考题的选择题。
因为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各区的模拟试卷里,它的选择题有的路子还跟高考题有一些差距。学生有的时候感觉,模拟题做得很好,但是高考题的选择题做得不是特别理想。我提个建议,比如像2004年,2005年,这两年特别是北京的文综试卷的选择题是不是大家应该关注一下,如果再延展一下,可以关注全国的文综试卷,再进一步可以关注天津的文综试卷的选择题,可以找一找题感。今天我要复习文综了,上来以后是不是拿一套高考题的选择题,在有限时间里做一做。不要手生了,分配时间50分钟做选择题,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
马俊利:刚才吴老师说的那个时间也差不多,如果真的是平时做得比较顺手的话,时间还可以再少一点。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以后,应该能够在一分钟基本上完成了一道选择题。但是有一个问题,选择题实际上在高考过程当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因为最后的主观性试题,同学们因为基本上都了解大致的高考题在这里的方向,所以,答题的基本方法,只要是能够把这道题目问的内容转换过来,能够调取出来,得分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主观题,当场的时候看到这个题能调取知识或者事先准备的知识是不是很对路。因此这样的话,对于他来讲,时间就可长可短了。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根本没有思路,再有时间想不起来,主观性试题就是这样。实际上还是需要你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一些知识尽量能够记全,能够理解透,能把高考给你的题目要求,自己能够正确的反馈到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