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的考生,拿到的招生简章上,已经找不到它的前身——北京钢铁学院的影子了。其实,尽管多年前钢院就挂上了这块看上去更加光鲜的招牌,可人们就是忘不了昨日它作为钢院的辉煌,就连在校的学生也会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可都是我们钢院毕业的呢。”
近几年,加入改名行列的高校越来越多,其中,自然会混进一些“傍名校”的弱校,或是只为招揽生源莫名其妙改名的。所以,在高考报名时,首先得多个心眼儿,花点心思,搞清楚所要报考院校的前世今生。
现象:扩招搅乱高校花名册,产生航母高校
应对:仔细看校史,报考合并前就是强项的院系
其实,大学改名热潮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掀起过一轮小高潮。当时正值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而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相比时下,那个时期大学的改名还厚道得很。
那时,大多数改名高校只是从某某学院变成了某某大学,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4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当时,就算是最另类出格的了。有网友认为,哈尔滨船舶学院这么一改,很容易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混淆。其实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难怪有人会认为,改后的校名抹杀了学校的特色及其“哈军工”海军工程类“血统”的荣耀。
1999年,自大学扩招后,高校花名册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多。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这随即成为高校合并改名的两起标志性事件。小字辈们看到泰山北斗都参与进来,自然会更加兴奋地摩拳擦掌。很快,江湖中便出现了试图以重量级取胜的“航母高校”。这跟合并同类项正相反,多起超级合并案中,组合在一起的,多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院校。
原吉林大学本身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它的磁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5个磁学专业之一。不过近20年来,有点走下坡路。在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以工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并存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由聂荣臻元帅创建,白求恩也曾参加过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长春科技大学(以地学为特色,以工为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东北地区唯一的信息通信类工科院校)等高校后,尽管网上对这艘航母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高校中的“东北王”是非它莫属了。
对于这类航母高校,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觉得合并高校的排名陡然上升,其所有专业也都具有了不错的实力。这些高校的院系设置都是很全的,有的甚至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报志愿时,需要留心的是,专业水平肯定参差不齐,因为有的专业可能是合并中的弱校带入的,本身教学力量就不足,也可能是新组建大学开设不久的专业,水平还很难考证,所以,类似这样的专业还请慎重对待。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查阅航母院校的校史,以及各合并院校以前的情况,挑选各合并院校开设历史相对长久,又有特色,口碑比较好的院系报考。
现象:改名不求最好,但求最大
应对:最保险的方法是进行实地考察
就像体操运动员非要穿篮球运动员的球衣,此番大学改名热的又一规律,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大。
通常大学的校名是这样组合的,地区+专业+等级,很多高校给自己升级时,都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上做足文章。
专科学校会改名为学院;比如,在2003年,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院合并升格为湘南学院,成都大学升格为本科,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幼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赤峰学院,海淀走读大学升格为本科,2003年6月改名为北京城市学院……
而学院则会升格为大学,1999年4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5月,学校又改成了浙江理工大学。表面看名字是更响亮了,可事实上,浙江丝绸工学院,在专业圈老一辈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至今在中国纺织服装界人们依旧留恋地说“浙丝院模式”。据说就连2002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浙江理工大学时,还不无留恋地回忆了当时的“浙丝院”。
另外还比如,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大学,黑龙江商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成立南华大学……
曾有报道称,学院改名大学是身不由己,因为一来国人的传统就是认为大学比学院底子厚;二来对于学院升级大学,教育部对公办高校大学建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一个学院改大学成功,确实意味着它已经拥有100人以上的正教授,400人具有高级职称,获得过200个国家级奖励等,科研水平、教学水平要明显高于学院。如此一来,当然会有更多学院铆足劲儿早日晋级大学行列。
在地名上下功夫的方式有两种,如果是某小地方的院校,一定要把地名隐去或改成大地区概念,最好还能戴上“中国”这顶大帽;借助首都或省会的名号吸引生源。
在网友总结的大全中,有大学改名之最牛篇,其中对杭州商学院改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的评价是:省会升级成省名了,是大了。不过刚改名那会儿,听说学生都不愿意戴“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徽。
类似的改名还包括,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太原机械学院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后又改成中北大学,2003年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湖南科技大学,2004年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等。
考生和家长在报考这类院校时是最要小心的,因为这类改名事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教学质量滞后,无法与其名号匹配。如果有条件,最好实地考察一下,或请报考院校所在地的熟人帮忙去侦查。找在读的学生聊天也是好方法,他们对教学质量是最有发言权的。最起码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有没有名师呀,传统校风如何呀,千万别被那些响亮的校名和飞快的“进步”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