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泡沫经济并非仅对经济领域而言,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其中一些热门文科专业扩招的泡沫由聚集到开始破裂,已经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若以文科和理工科两大类划分,这几年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度远大于理工科毕业生,且文科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2007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报道部分大学生倾向于靠“灰色技能”如读《厚黑学》、练酒量、拉关系来找工作,而所列举的这些热衷于“灰色技能”的大学生就业事例,竟然全部是文科生。
笔者认为,文科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文科过热,具体表现为文科热门专业报考过热和过度扩招。从高校方面来说,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不管自己是否具有培养能力,一哄而上新办或扩招文科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法律等。使这些文科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大部分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有些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足10%,待业和隐形失业现象十分普遍。
人们所常说的泡沫经济并非仅对经济领域而言,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其中热门文科专业扩招的泡沫由聚集到开始破裂,已经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经济类专业扩招的泡沫
文科生就业难度最大的当属仍十分热门的经济类专业如经济学、会计、金融、外贸等。在很多家长看来,既然当前和今后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然需要大量经济类专业人才。这个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如多数家长持这种看法,必然产生“撞车”现象。经济类专业本是好专业,但读的人太多,也会“货多不值钱”。
会计学专业算是普通高校文科经济类专业严重过剩的一个典型,现在全国有500多所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近40万人。换句话说,平均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1名学会计专业。而目前我国已有1200万人的会计职业大军,可以说异常庞大,于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严重积压过剩就不可避免。在各地人才市场,往往一个会计招聘名额就会引来几十名毕业生应聘,绝大多数应聘者无功而返。
1992年,全国只有40多所高校开设金融专业,而到2006年,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增加到600多所,毕业生人数增加了近10倍,但社会需求反而因金融体制改革而大幅减少,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地裁员,进人门坎儿越来越高,本科生几乎很难找到工作。
管理类专业不宜直招高中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认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直接学管理,他是学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为他学的那套管理理论能用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真正到企业里工作,他就会碰许多钉子。
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学管理的最大弊端在于他(她)没有在企业呆过一天,对企业一无所知,毫无实践经验。在大学空学四年管理理论,是无法真正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精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其实,管理与技术、生产是不分家的,可没有在企业呆过的高中学生,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生产,难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所以,管理专业不宜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而应从有3至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中招收比较合适。
然而现实中,高校的管理专业不仅直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招生规模偏大。2004年,普通高校管理专业新生录取额竟高达50多万人,而工科录取额才100多万,社会怎能容纳得了这么多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生产的“管理人才”。2004年二季度,广州的管理人才求职者与岗位空缺比例高达101∶1,即101个人只有1个岗位。
新闻类本科专业点一年激增202个
同经济学、管理、法律等专业一样,这几年新闻专业一直很热,考生受“无冕之王”的诱惑,纷纷报考新闻专业,不少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专业,招生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2004年,5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70个。2005年底,教育部高教司登记备案的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激增到661个,仅一年时间就增加了202个专业点。
从每10年增加10个,到每年增加70个,再到一年增加202个,以致综合型大学都设有新闻学专业。如此超常规发展,使全国普通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多达13万人,每年的毕业生多达3万人。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在2004年南方报业集团招聘中,出现了4万多学生竞争200个职业的局面。据《21世纪人才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0%左右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没有进入这一领域,要么转行,要么找不到工作。
英语(Q吧)专业供大于求态势明显
这几年英语专业扩招幅度很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招收本科生人数为87808人,2004年则急剧上升到102388人。2004年的毕业人数为53466人。而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布的2005年外语类人才总需求量仅23269人,其中本科生为14948人,这其中还包括三分之一非英语的俄、德、法、西、葡等小语种的人才需求。
文科中英语专业本是好专业,但学得人太多也会过剩。且不说高校英语专业在校生高达几十万,而且英语还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全国有近1亿成人和近3亿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社会上各种外语培训班多如牛毛。再加上浩浩荡荡的出国留学大军,中国哪容得下这么多的英语人才。
除了俄、德、法、西、葡等小语种外,英语这个大语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英语专业供大于求的态势非常明显,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法律专业近半数毕业生找工作难
这几年法律专业扩招幅度很大,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达400多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目前,法律专业硕士点已由最初的8所院校增加到了45所,已培养出1万多名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在校生约为2.5万人。2005年报考法律硕士的考生人数列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第三位。
法律专业毕业生太多,必然导致就业困难。这几年,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大中城市,因为大中城市的法院、检察院早就人满为患,基本上处于超编状态,稍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通常只要研究生(Q吧)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只能不情愿地进入县一级的法院、检察院及公安局,或改行到中学去当政治教师。即使如此,法律专业就业率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近半数学生难以找到工作。
现在连一些法律教育权威也意识到过度扩招所带来的问题,北大法学院贺卫方教授对扩招的评论是“学法之人如过江之鲫,法律文凭贱如粪土。”(2007年6月14日《南方周末》)。
对热门文科专业的追逐从本科到硕士,从国内到国外
文科本科生就业困难,于是相当数量的文科本科生去考研(Q吧) ,文科专业不仅本科报考热,考研也同样热。同文科本科专业扩招一样,文科专业研究生也大幅扩招,于是文科研究生中除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是学不同专业的复合型研究生就业形势好一些外,多数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学同一个文科专业研究生,由于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2006年4月27日,《参考消息》以《中国需要这么多经理吗》为题,报道了中国自费留学生在英国大学中管理、商业、金融等热门文科专业扎堆的现象。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管理专业,2005—2006年硕士班14名学生中竞有13名来自中国。在一些英国高校的MBA班上,中国学生占到近90%,在其他管理、商业、金融类专业,即使中国学生不能占到50%以上,至少也在外国留学生中占有最大比例。2005年2月18日,法国使馆新闻处向媒体透露,在赴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40%的学生选择经济及管理类专业学习。学的人太多,学成归来在国内找不到中意工作的大有人在,使“海归”变成了“海待”。由此可见,对热门文科专业的疯狂追逐已开始向国外转移。
热门文科专业热招浅析
热门文科专业如此大规模的扩招,究其原因,一是源于高校盲目设专业的短期行为,社会上热什么就招什么,而不是慎重地考虑本身的培养实力;二是文科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对实验设备等硬件有着很高的要求,上马或扩招起来相对容易;三是考生和家长缺乏来自权威部门的专业报考与就业之间的分析指导,在专业的选择上同样存在着盲目性。
从这些热门文科专业的需求上来分析,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企业、新闻媒体历来是文科毕业生的主要出路,但这些单位人才需求量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的力度加大,需求量更是趋减。不少文科专业就业行情已连年滑坡。狭窄的就业空间难以容得下迅速聚集起来的热门文科扩招泡沫,泡沫的破裂———使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就不可避免。
■数据说话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2006年大学评价报告》对667所普通高校(全国共1300余所)开设最多的前10名专业进行了统计,其中竟有7个是热门文科专业,分别是:有554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有407所高校开设法律专业;有384所高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382所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有382所高校开设会计专业;有361所高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有356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10名专业仅有3个理工类专业,分别是526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有370所高校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367所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显然,这3个理工类专业均是热门的高科技专业,而不是社会急需的传统工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