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标低,孩子压力小
家长最好目标定小点,学习说少点
■胡友珍,儿子李康去年四月调考未达二本线,高考考入中南民族大学。
说起儿子的高考成绩,胡友珍至今仍感意外。“也许低要求更能让孩子高考发挥超水平。”回忆起自己去年的助考经验,她这样说道。
胡友珍说,儿子当时成绩并不算顶尖,几次调考都在二本线附近徘徊。为此,她非常现实地将儿子的高考目标定位为二本院校,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儿子。
胡友珍说,此前儿子已获江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只要考上二本线,就读该校没问题。此外,儿子成绩虽不拔尖,但从调考来看,考上二本线问题不大。“给儿子定一个肯定能达到的目标,也是想让他宽心。”
胡友珍回忆,因为自己的目标很轻松,儿子在最后阶段压力也不算太大,学习自觉性也很高。她只是在旁边注意收集和考试有关的信息和经验。每天上班时,她都会买上几份刊登有高考经验的报纸,然后将其中对儿子有借鉴作用的内容在吃饭的时候讲给孩子听,“讲多少看儿子的情绪。”她说,如果儿子情绪好,她会多介绍一点,否则会立即打住。
胡友珍说,每天在家无论儿子学习时间长短,她绝不会干涉。每逢周末,儿子和同学去打球,自己也会放行。“最后阶段的学习安排最好让孩子自己安排。”胡友珍认为,高考的重要性被强调得太多,高三孩子也到了懂事年龄,因此他们绝不会对学习马虎懈怠,而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他们的学习和休息安排肯定是最适合的,家长也没必要多做干涉。
孩子哭,让他充分哭
要让孩子完全发泄出压力
■张艳玲,女儿闵捷去年高考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说起女儿高考之路,张艳玲最大感触就是: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排解压力。
高中期间,为方便女儿上学,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最后冲刺阶段,因为紧张、任务重,闵捷突然患上了腰肌劳损,因此经常哭,甚至会因小事发脾气。
张艳玲说,每次遇到女儿哭或生气,她不会立即制止,而先让孩子“充分发泄”一番,然后再安慰女儿。孩子发脾气或哭,实则是在发泄压力。她说,高考的压力在考前几天表现最为强烈,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此时家长跟孩子太过较真,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压力更大。
张艳玲称,家长主动关注孩子复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信任我,我还不能让你完全满意。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备考压力。因此,最后阶段除非女儿要求她帮忙考察知识点外,张艳玲都在忙自己的事。
张艳玲回忆,闵捷在考前一天,不小心扭伤腰,腰肌劳损发作得更厉害,甚至连弯腰系鞋带都困难。首场考试结束,女儿回家大哭一场,认为自己考砸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张艳玲不慌不忙,而是岔开话题,并告诉女儿“自己不在意考试结果”。最终,公布高考成绩,女儿语文考了134分!
张艳玲说,因太关注高考成绩,孩子总会抱有最坏打算,甚至夸大其词。实际上,孩子是希望借此得到父母支持的态度。此外,就算孩子真的失误,结果也无法改变,明智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忘记过去,调整心态完成剩下的考试。
相关推荐:2009中国一流大学综合实力纵览—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