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偏正构思法
前三种构思方法都是要想方设法在一个封闭的题目中寻找突破口,把命题和话题变成半命题,或者添加成分,或者替换成分,或者为其中一个成分找寻本体。而最后一种方法则只能就题目论题目,而且仅能用于关系型的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说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比如05年全国卷I“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II“位置和价值”、全国卷III“忘记和铭记”;也可以是形象的事物,比如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06年江苏卷“人与路”。这些关键词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如04年全国卷I“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可以是偏正关系,如05年山东卷“双赢的智慧”;可以是主谓关系,如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也可以是动宾关系,就比如今年江苏卷的“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这个题目包含两个了关键词,一个是“时尚”,一个是“品味”。你千万不要只看到“时尚”那两个字就以为这道题是在考你对时尚生活的了解。其实,就算你再懂得追求时尚也未必能把文章写好,因为出题人的意图不在“时尚”二字,而在前面的那个“品味”。也就是说,出题人希望看到你作为一个年轻人,对时尚生活的心灵体验,你在时尚的气息中如何享受生活,品味生活。如果考生只是就“时尚”而写时尚,那就没有完全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其实,就算你不了解时尚生活,也无所谓,因为你的文章可以侧重去写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而时尚只是这种生活态度的一种外在载体。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我们再来看“品味”和“时尚”这两个关键词,就会发现,此二者其实是有主有次的。看似吸引人们眼球的“时尚”一词其实只是一个外衣,而对时尚的“品味”,对生活的“品味”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全文所要紧扣的中心。发现关系型题目中的这种主次关系,就是解题破题的关键。这两个关键词就相当于一个处在正位,一个处在偏位,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偏正构思法”。
那么,如何完成构思呢?我们找寻材料的突破口其实是那些处在“偏位”的关键词。比如看到“品味时尚”这个题目,首先应该想一想自己所了解的时尚生活包括什么,从中选择一些有趣的典型。然后再去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刻画自己对这些时尚典型的独特感受,也就构成了“品味”。先从偏位词入手,然后再紧扣正位词,我们把这种思维过程称作——“以偏带正”。
相反,扣题的时候则要注意紧扣正位词,“以正为经,以偏为纬”,我们称之为“就正居偏”。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往年考题中的关系型题目。
03年全国卷考的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关键是要突出感情因素对人们认识的影响,表面上是并列词组,实则二者构成了因果关系。显然,“对事物的认知”这一结果是正位词,而“感情亲疏”这一原因是偏位词。我们构思的时候就应该抓住“感情亲疏”这四个字,从这里入手寻找材料,这就是“以偏带正”;最后则还要落实到“对事物的认识”这个问题上,这就是“就正居偏”。
04年全国卷I考的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说的是人在遭遇挫折,面对困难的时候应当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应该放大痛苦,任由自己陷入悲伤的潮水中不能自拔呢,还是缩小痛苦,去掉心理包袱,轻松地迎接挑战呢?那显然,“遭遇挫折”是文章立意的前提,而是否“放大痛苦”则是我们所要写的主要内容。前者是偏位词,而后者就是正位词。
04年全国卷III考的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言下之意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得到快乐幸福的感觉。一个是方法,一个是目的。显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偏位词,而“快乐幸福”是正位词。
04年浙江卷考的是“人文素养与发展”,就是要让考生从“人文素养”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切入点,后者是落脚点。显然,前者是偏位词,而后者是正位词。
05年全国卷I考的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其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熟悉的同学一眼就能发现,这“出人意料”指的就是表面的偶然性,而“情理之中”指的是深层次的必然性。显然,前者是偏位词,而后者是正位词。
相关推荐:
·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09年高考试题答案及点评专题 |
·2009年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分方式汇总 |
·互动:2009年全民高考总动员社区互动专题 |
·高考必备:2009全国各省填报志愿时间及招生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