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比起孩子们的命运,道歉微不足道 停职校长:学校好不好,高考是重要指标
本报记者 李斌
一路尘土飞扬。街道两旁凌乱地摆放着许多小摊,却少有人光顾。举目四望,看不到几栋像样的建筑。山西省榆社县城,这座处于太行山下的小城,7月中旬以来,因为高考成绩滑坡引发的事件,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
在今年高考中,全县1406名考生,只有107人上线,比去年减少58人,为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针对这一“严重倒退”,7月1日晚上,榆社县委常委会在县电视台发出公告,向全县人民致歉,并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当天召开的县委常委会议认为,县委、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月15日,榆社中学高二、高三学生提前开学,在教学楼入口的电子钟上,“今天距离高考还有327天”的字眼十分醒目。
高考滑坡已成为这里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7月1日以来,县委的道歉和决定在榆社已家喻户晓。县委书记曹煜7月8日的长篇讲话每天都在县电视台反复播出。“这个问题(指高考)严重了,不搞不行。”一位中年人对记者说,“县里的决定挺好、挺及时,书记的讲话也很鼓舞人心,觉得榆社有希望了。”在他眼里,县委能公开道歉,是不简单的事情。
榆社县委的举措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对于因此而发力的教育改革,他们表示将拭目以待。“关键是如何办好下一件事情,如果办不好,现在我们能接受的县委决定也会变得不能接受。”榆社中学一位老师说。
县委书记:我们不是单纯为高考成绩滑坡而道歉
7月13日,榆社高考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将县委的道歉视作一种越权的轻率的道歉或哗众取宠的“作秀”。
对此,曹煜说:“我们不是单纯为高考成绩滑坡而道歉。”他认为,高考滑坡是榆社教育的矛盾和问题的总爆发,道歉在于昭示“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政治勇气”和向全县人民表达一种狠抓教育的决心。“如果不道歉,难以赢得群众的理解”。
7月1日上午8时30分至下午3时,连续6个多小时的县委常委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并拿出100万元设立优秀师生基金,同时在全省招聘榆社中学薄弱学科教师。以曹煜为组长的“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希望以此为契机,用6年时间扭转榆社教育落后的局面。7月7日,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出台,将在两个月时间里撤并71所单师校、129个复式班(多个年级混合班)。
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的处理,有人认为这实际上传递了一个信号:县委县政府把高考升学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但曹煜不认同这种看法。“让他们停职待岗是为了接受百姓的民意选择。一样的教师队伍,一样的生源,和去年相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曹煜说,原因就在于领导班子出问题了,“社会上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管理太弱”。
曹煜认为,即使没有此次高考事件,县里仍会推进教育改革,只是力度不会这么大,脚步不会这么快,而阻力也会更大。“所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和去年相比,榆社少走出58名大学生,比邻近的和顺、左权县少了100多名。“100多人走出去,若干年后会有多少人才!”曹煜有点激动,“比起那么多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他们(指榆社中学领导班子)付出的代价微不足道。”
在7月8日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整顿与布局调整动员大会上,面对1000多名教师和干部,曹煜用“震惊”和“沉痛”形容全县人民对高考大面积滑坡的感受。在这个省级贫困县,老百姓认为,孩子的出路主要就是考大学。
今年5月9日,曹煜从外县调任榆社县委书记,10天后,他提出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没有一项工作像教育一样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命运”。
对曹煜而言,选择抓教育,就是选择了艰难和风险。现在,如何恢复全县干部群众对教育的信心,已成了摆在他和整个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