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襄樊二中外景
图为:在襄樊二中学籍名册上,辍学学生的名字前标有“走”字
学籍是一个学生在教育部门注册后取得的合法身份,如同户籍。按教育部规定,一个学籍只能对应一个学生。但在襄樊市第二中学,却出现了一个学籍对应两个学生的情况。原因何在?近日,本报记者根据匿名举报线索调查发现,该校部分学籍存在被人为顶替和冒用的现象。
匿名举报,河南学生变成襄樊考生
近日,一封由电脑打印的匿名举报信寄到了本报编辑部。
举报信反映,近年来,襄樊市第二中学美术教师陈彦文等,通过中间人,把河南一些学校的学生提供给襄樊二中。
把河南学生弄到湖北来干什么?信中作了说明:每年,河南艺术类高考(Q吧)录取分数线要比湖北高50分左右,河南学生高考竞争比湖北考生更加激烈。这些河南学生到湖北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参加高考。
举报信提到,为使这些河南学生以襄樊二中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该校有关老师“篡改了本校流失学生的学籍,让河南学生冒名顶替湖北学生的学籍”,而且这些老师“可能从中获取钱财”。
举报信列举了2006年被河南学生顶替了学籍的4名学生名单,以及冒用本地学生学籍的河南学生名单。
“他们挪用我们孩子的学籍,使得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和权益。这样的损失谁来弥补?”举报信道出了忧虑。
学生辍学,其学籍却报名参加高考
襄樊二中,是襄樊市樊城区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现有学生1200名左右,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300-400人之间,其中美术考生在50人左右。
2月26日,本报记者来到襄樊二中,该校党委副书记辛宏作了这样的介绍。
按举报信所说,该校2006的美术考生中,有4名河南学生顶替了该校流失学生(刘某、谢某、冉某和田某)的学籍,并报名参加当年的高考。
是否真是这样?对于这一疑问,党委副书记辛宏的回答相当明确:“本校对所有参加高考学生的学籍均严格审查,并报市教育局高招科审查,考生的学籍都是符合高考报名要求的。”
那么,辛宏副书记所说的“高考报名要求”具体应该是什么样的要求?
记者从省教育厅得知,在襄樊参加高考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当地户口,否则根本没有资格报考;报考后,考生的学籍号、报考号、身份证号码均应与考生姓名相符。
而在该校登记的学生名册上,2003年入学的学生中,能够找到刘某(女)、谢某(男)、冉某(男)和田某(男)等4名学生的姓名和学籍号。但2006年该校高考报名登记表中,4人的名字消失了,与之对应的学籍号,换成了另外4名学生。
原来的4名学生到哪去了?据该校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张妍老师讲,学校每年招收的学生中,都会有少数学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辍学,这4名学生就是在中途辍学的。她进一步解释,在名册中的辍学学生姓名前,一般都有一个铅笔写的“走”字,“这表示,这些学生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为证实其说法,张老师向记者出示了该校2003级学籍名册,其中部分学生名单前,果然有用铅笔写的“走”字,谢某、冉某等人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