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中一位高二学生在历史选修课上回答问题。新课改高考(Q吧)方案公布后受到关注
成绩好的学生要学“技术”,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拼“加试”
课改本意在减负 学生压力反大了
浙江新课改高考方案的落实遭遇现实难题
昨日本报刊发《浙江明年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本次高考改革力度之大,让早有准备的高中老师吃了一惊。昨天,记者走访了宁波市区几所高中学校,发现方案的落实正遭遇一些现实难题。
“新课改高考方案的目标是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但现在分层还是比较困难。”宁波三中语文教师谢映说。
新课改高考方案规定,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根据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分三类设置考试题。一类加上自选模块,二类加综合(文/理),三类加技术。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面对这种“自由选择”时显得有些迷惘,据谢映老师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兼报三类”。而这样做的弊端是,毫无疑问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难题1
自选模块不少学校自己定
全面考核如何体现?
高考中,18个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涉及高考中的9门学科,课程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比如语文开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历史开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地理开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等。
这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对家长来说,更是一头雾水。但许多教育界人士,都已经形成共识:60分,对于要考一本的学生来说,这至关重要!特别是几所重点高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想考一本,所以学校就特别重视。早在三周前,效实中学就开设了16门,时间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其中未开设的英语(Q吧)9是因为和英语8有连贯性;化学与技术未开设是因为师资问题;生物则是因为缺乏实验设备。选课后,学生就可以离开原有的班级教室,去开课的教室听课,进行“走读”。记者了解到,效实中学是宁波市乃至浙江为数不多已经开始全面开展加试课程的学校之一。
因为这个60分,城区许多学校纷纷尝试开设选修课。宁波四中因为师资有限,这个学期先开出了8门,学生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三门,其余课程明年会再开;宁波三中,也开出了10门,让同学自由选择。但是也有个别高中,理应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模块,却由学校统一选定6门,违背了课改中“课程学生可选择性”理念。这正是被业内号称为高考里的“浙江特色”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果把18个模块全开设出来,相当于我们要安排18个老师,还要安排教室,这让原本就在超负荷工作的老师压力更大了。”一位校长很无奈地说。记者了解到,师资和场地是开设选修课的两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