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道理”不再枯燥
图文并茂调动阅读兴趣
翻开新政治课本,第一印象就是图文并茂。秦炜老师告诉记者,新书除了增加相关图解外,还增加了辅助文。而且,每个单元前增加了单元知识内容的平面流程图,学生通过流程图,整个单元讲述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 秦炜介绍,新书结构分单元、课题、框题、题目四个层次。
新增加的辅助文里,主要包括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内容。其中,“专家点评”主要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的说明;“名词点击”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和解释;“相关链接”部分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这些内容丰富了教材,给教材增添可读性!”秦炜老师这样介绍。
探究性“综合研究”成正课
旧教材第一堂课题为“商品、价值规律”,课程一开始便从概念入手。新教材第一课改成了“生活与消费”,开篇便从与学生们相关的生活经验开始。 秦炜老师介绍,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还增加了一个探究性的“综合研究”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是课后习题,而是正课内容。
比如:第一章讲述“生活与消费”,“综合研究”的课题即与单元内容相一致,为“正确对待金钱”,让学生们通过收集古今中外、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后讨论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论证正确的金钱观。
新教材减少了理论性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好政治先关注身边事
怎样才能把政治学好呢?秦老师认为学生要关心身边发生的事件,争取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治学好不成问题。学生学好政治需要从培养兴趣开始,从热爱生活开始。“多关心国家大事,开拓视野,主动用政治思维去分析问题。另外,就是课堂认真听课,积极与老师讨论问题。”
语文:新教材“大变脸”
突出“国学”地位
在各科教材当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教材,现代文部分有80%都更换了新篇章。理科教材内容变动虽然不大,但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许多实践操作的课程。
课改后选用的新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此外也更加突出“国学”在新版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据了解,新教材的古代诗词、文言文至少占有六成比例,古汉语及古代传统文化在新教材中得到了重视。
注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堂课讲的是杨利伟的事迹,而且是新闻通讯的形式,这在以前的课文设置中是从来没有的。除此之外,第四单元选取了两篇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这两篇课文的后面设了热点新闻的采写,其中涉及“采访之前的策划与准备”、“采访提问技巧”等知识。对此一些高中语文老师表示,语文课改教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就是对语文的一种应用。
历史:不再按朝代编教材
圣旨、玉玺、瓦当、殿试金榜、象牙腰牌……今后这些历史物件都将直观地呈现在教科书中,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如政治专题就包括古代、近代以及西方政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跨越上千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获得,这无疑是一重大挑战。